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国家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对采用人工授精的母猪进行补贴.实施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猪人工授精推广网络,多年来各地对猪人工授精推广网络的建设、运行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嘉兴市秀洲区由新塍镇八字种畜场牵头、部分配种场(户)加盟,成立秀洲区八字种畜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人工授精推广网络创新建设中十分成功的合作化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植物提取物(CFPE)和丝兰植物提取物(YE)对仔猪生长性能、粪尿中氨和硫化氢散发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选用21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CFPE试验组和YE试验组分别饲喂含350 mg/kg CFPE和125 mg/kg YE的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CFPE和YE均显著影响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增重比(F/G()P<0.05),CFPE组ADG高于YE组,F/G低于YE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FPE和YE对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CFPE组脲酶活性低于YE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粪尿排出后6 h时间点,CFPE和YE对尿素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从12 h时间点开始,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CFPE使氨态氮最高浓度出现时间点推迟,7 d时间点,CFPE、YE组的氨态氮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FPE组高于YE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12 h和48 h时间点外,CFPE组、YE组的可溶性硫化物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仔猪粪便发酵第4天和第8天产生的硫化氢平均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CFPE和YE可通过减缓尿素氮分解和可溶性硫化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氨和硫化氢的散发;CFPE效果优于YE。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与污泥的腐解物对盐碱地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对内蒙古地区盐碱化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ESP,pH值、EC、土壤代换性Na~+)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污泥作为接种物,将玉米秸秆在不同发酵的条件下以不同梯度的秸秆还田量施加到盐碱化土壤中,以施加未发酵的玉米秸秆为对照。结果显示:(1)施加玉米秸秆对土壤的部分化学性质有着一定的改善,且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比未发酵的玉米秸秆效果要好;(2)当玉米秸秆与污泥的配比为2∶1且秸秆还田量为75%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上升幅度最大,土壤的ESP、pH值、土壤代换性Na~+降低幅度最大;(3)施加玉米秸秆对土壤的EC作用不明显,反而使EC的含量有所上升,施用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尤为明显。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针对该土壤最佳参数为:玉米秸秆与污泥配比为2∶1,发酵后的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5%。  相似文献   
4.
SMAD3基因是SMADS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SMAD3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3基因通过TGF-β超家族参与疾病、免疫调节、生长发育、创伤愈合、软骨与骨骼的发育及维持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还参与调节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黏附、闭锁、凋亡和甾体激素的产生等,因此,了解SMAD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SMAD3基因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方面相关的应用研究进展发现,目前SMAD3基因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参与调控脊椎动物(猪、牛、羊、鸡等)生长、发育、细胞免疫与凋亡、激素分泌及繁殖功能方面;SMAD3基因在调控动物机体疾病发生、生长发育、脂肪沉积及繁殖性能方面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该基因对畜禽疾病发生、生长和繁殖性能的精确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番鸭攻击行为的转录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番鸭(Cairna moschata)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本实验应用The Medial Recorder 2.0软件对选取的120只生长状况良好的番鸭进行为期1个月(每天24 h)的行为观察记录,并采用瞬时观察法和连续观察法筛选出表现攻击行为的番鸭(实验组)和未出现攻击行为且表现正常的番鸭(对照组)。对筛选出的对照和实验两组番鸭,本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实验和对照两组番鸭(每组3次重复)的下丘脑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利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筛选的差异表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现攻击行为番鸭的下丘脑组织中,被注释到GO数据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626个,其中上调基因137个,下调基因489个,参与调控番鸭攻击行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6个,其中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22个,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基因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为:吞噬体、溶酶体、沙门氏菌感染、MAPK信号通路、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mTOR信号通路等6个通路。结果还显示在监管行动的细胞骨架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上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不显著,但富集程度很大,并在该通路上筛选到了番鸭攻击行为差异表达相关基因。通过GO和KEGG数据库的注释,本实验初步筛选出了33个与番鸭攻击行为相关联的候选基因及其调控机制,并发现ERBB信号通路可能是参与番鸭攻击行为调节的关键通路。该实验结果为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番鸭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辣木叶在禽类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是一种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C的多用途植物,同时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磷、钾、镁、锌、铜、锰、钼),可作为动物饲料,具有改善鹌鹑和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生理代谢的作用。为辣木在禽类养殖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介绍了辣木叶的营养成分,概述了辣木叶在蛋鸡与鹌鹑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SMAD3基因是SMADS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SMAD3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3基因通过TGF-β超家族参与疾病、免疫调节、生长发育、创伤愈合、软骨与骨骼的发育及维持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还参与调节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黏附、闭锁、凋亡和甾体激素的产生等,因此,了解SMAD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SMAD3基因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方面相关的应用研究进展发现,目前SMAD3基因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参与调控脊椎动物(猪、牛、羊、鸡等)生长、发育、细胞免疫与凋亡、激素分泌及繁殖功能方面;SMAD3基因在调控动物机体疾病发生、生长发育、脂肪沉积及繁殖性能方面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该基因对畜禽疾病发生、生长和繁殖性能的精确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番鸭下丘脑组织中的基因组信息,本研究以NCBI数据库中已标注的绿头鸭基因组(登录号:BGI_duck_1.0)为参照,利用RNA-Seq技术对番鸭下丘脑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可变剪切事件、SNPs及InDel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4 619个基因表达(FPKM ≥ 1),占筛选出总基因数的72.7%。共有5 034个基因发生了7 528次可变剪切,其中外显子跳跃占92.76%,第一个外显子可变剪切和内含子滞留所占比例最小,共占总数的0.027%。通过RNA-Seq技术,本研究还筛选到646 423个SNP位点和77 712个InDel位点。对SNPs和InDel所在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过程。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出现SNPs和InDel所在基因主要富集在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行为调节的相关通路上,表明下丘脑既可参与内分泌调节,又参与动物的神经行为调节。本研究筛选出的数据不仅丰富了番鸭的遗传信息,而且也建立了番鸭相关基因的SNPs和InDel的数据库,这为番鸭的遗传育种工作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具体定位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以后番鸭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饲养试验对试猪的生长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进行测试,旨在分析夏季可拆迁式猪舍设计及应用的主要技术参数。选取杜大长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216头,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可拆迁式猪舍组和固定猪舍组2个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固定猪舍组高18.75%、7.35%(P<0.01),饲料增重比降低10.42%(P<0.05);当室外平均最高气温为36.5℃时,两者舍内平均日温差差值达3.12℃(P<0.01);可拆迁式猪舍内日最高温度比固定猪舍内低3.14℃(P<0.01)。结果提示,夏季可拆迁式猪舍饲养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舍内温湿度环境指标优于传统的固定猪舍。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可拆迁式猪舍与传统(固定)猪舍的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冬季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选取同期转群、体重30 kg左右杜大长生长猪216头,随机分成可拆迁式猪舍组和传统猪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头。试验至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出栏结束。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试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传统猪舍组提高17.28%(P0.01)和12.13%(P0.01),饲料料增重比降低7.00%(P0.05);可拆迁式猪舍的舍内平均温度为20.33℃,比固定猪舍的16.86℃高3.47℃,比室外的15.15℃高5.1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育肥的生长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优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