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黑痘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葡萄黑痘病的传播史、为害特点、为害机理、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葡萄对黑痘病的生理抗性、不同葡萄品种(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和葡萄黑痘病菌对杀菌剂活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充分利用我国优质葡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育种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对葡萄黑痘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氮磷钾化肥用量三因素五水平重复D-饱和设计试验,氮肥用量及运筹三因素四水平重复D-饱和设计试验以及大麦拔节孕穗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促进苏引麦2号啤麦分蘖,提高成穗,增加实粒和粒重影响最大,基施磷钾肥效果不明显,但钾肥可提高抗逆性,减轻冻害,苏引麦2号旆肥量为N14-15kg/亩,P2O53-4kg/亩,K2O4-5kg/亩。氮肥作基肥、苗肥、拔节肥的比例为5:2:3。拔节孕穗期配磷钾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沿海棉区由于轮作困难,多年连作重茬,棉花种植位置多年固定不变,从而造成棉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变劣,棉花根际土壤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影响棉花的高产稳产.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在盐城市沿海棉区推广了棉花变位移栽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方法变位移栽的具体做法有三种:(1)在秋播时调整棉田作物种植带,适当缩小畦中间的麦、绿肥幅宽,加大畦边麦、绿肥幅宽.第二年春天实现变位移栽,即将棉花定植位点向畦中平移,使原大行行距缩小,将棉花定植在原小行中间.(2)重新安排排水沟位置.填好旧沟,在原畦面中间重新开沟实现变位移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杂交水稻制种硼肥施用技术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水稻制种土壤缺硼临界指标为0.54ppm;(2)硼肥基施,蘸秧根、叶面喷施制种稻均能显著增产;(3)硼肥基施的用量为0.5千克/亩;(4)硼肥叶面喷施的适宜浓度为0.2~0.3%;(5)硼肥叶面喷施的适宜时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6)硼肥蘸秧根的适宜浓度为3~5%;(7)硼肥施用适宜周期为两年一次;(8)施用硼肥的土壤有硼积累。  相似文献   
5.
啤酒大麦是沿海地区主要冬季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有效增加啤麦单株分蘖,提高有效穗;钾肥可提高啤麦抗逆性,减轻冻害。该区施肥配方为:N16-18千克/亩,P2O53-4千克/亩,K2O3-5千克/亩,三肥比1:0.21:0.24。  相似文献   
6.
大麦拔节孕穗期施肥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节孕穗期是天麦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肥量较大,拔节孕穗期营养条件的好坏,对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影响极大。传统施肥中,一般只施用氮肥,往往造成大麦的恋青迟熟,造成倒伏,影响产量、品质。为此,我们进将大麦拔节孕穗期不同施肥配比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地区鲜食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江苏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从葡萄栽培品种选择、棚架技术、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4个方面对沿海地区避雨栽培鲜食葡萄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江苏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并从盐城的地域特点、葡萄品种选择、示范基地建设、关键技术、行业市场以及发展前景等6个方面阐述了盐城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说明盐城市发展葡萄产业符合其地理位置特点和市场经济要求,更是富民的好策略。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沿海地区棉花-水稻轮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苏沿海地区连作障碍现状,进行了棉花-水稻轮作耕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水稻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旱改水第一茬水稻比连作水稻增产17.5%,1hm^2农田纯收益增加2736元;同时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