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永定河下游沙地风沙活动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为对象,通过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及周边稀疏草地的风沙流活动、粗糙度、沙丘运移等的定位与半定位试验观测,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的风沙流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该地区风沙流活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滩地下垫面风沙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下垫面覆盖物不同时地表粗糙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传统民族服饰的地域分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甘肃传统民族服饰地域分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 ,阐明了甘肃传统服饰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分化的时空发展规律 ,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滩旅游生态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客源、政策等方面对外滩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外滩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镇尺度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客观、精细地刻画森林生态系统格局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森林资源健康状况,为森林资源源头保护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河北省易县森林资源清查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乡镇尺度森林景观类型、数量与分布,研究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利用主导下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西部山区乡镇森林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东部平原乡镇森林资源则较小,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100~300 m浅山丘陵区和海拔500~800 m中山区。在景观和类型水平上,斑块密度(PD)、凝结度(COHESION)对地理环境支配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更大,低破碎化、高连通性、多样化森林景观与高海拔、高起伏度的地形条件关系密切,乡镇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占比(PCLA、PRCLA)越大,林地景观破碎化越强和连通性程度越低。平均坡度(MS)、土层厚度(SD)和高差(ED)作为基础性的控制因素,直接影响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比等方面,间接作用于森林景观格局。在一定的地形土壤条件下,降低人口数量、耕地数量和居民建设用地占比,可降低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提升森林景观连通性。  相似文献   
5.
景观格局变化及预测是区域土地生态利用与规划的基础理论。基于1979、1990和2004年TM/ETM遥感数据,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9.1、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及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对松嫩草原西部杜蒙县1979--2004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指数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以及动态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面积1979--1990年锐减,1990--2004年呈现增加趋势,1979--1990年草地转换为农田和盐碱地,1990--2004年农田、林地、盐碱地和苇地转换为草地。2)农田面积大幅增加.1990--2004年有所回落,主要由林地、草地、苇地和滩涂等用地转入。3)苇地面积逐渐减少,主要转出为水域和盐碱地。4)盐碱地面积在增大,主要由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及水域等地类转入。5)景观破碎度加剧,景观形状变复杂、异质性加强,景观趋于不稳定的趋势。6)马尔科夫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景观变化预测结果表明,今后一个时期内,农田、草地、水域、苇地等用地面积将逐渐减小,林地、建设用地、盐碱地及滩涂地面积将逐渐增加,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教学现状,结合近年来的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的现状及现存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调整、课堂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能力培养及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旨在为景观生态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苗期干旱和施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晋棉21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大田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棉花苗期水分干旱胁迫和施肥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苗期干旱水分胁迫对控制棉花主茎生长速度、降低主茎高度、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②棉花苗期水分干旱胁迫持续10~20 d,能有效减少6月份以前早期花蕾的脱落率,结果导致棉花群体吐絮高峰提前10 d左右,在施肥不足情况下,7月底以前形成的早期幼铃脱落率较高,但增加施肥具有降低脱落率的明显效果;③晋中为特早熟棉区,9月1-21日采收的棉花铃重、衣分和衣指相对较高,品质相对较好,通过苗期水分干旱胁迫与施肥技术的合理搭配,能使棉花吐絮高峰期集中在9月上、中旬,提高棉花优质铃比率,是晋中地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充分发挥优质品种增产潜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碛口古镇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社会文化的分析,探讨了其空间特色、景观资源特色与规划结构等现状,针对其旅游发展环境欠佳、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等不利因素。提出了优化开发模式、改善景观环境,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思路和措施,以期为碛口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六出花(Alstromeria aurantiaca)的繁殖效率,以其顶芽和叶片为外植体材料,比较不同实验时间外植体的筛选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进行种子萌发及分株繁殖实验,初步建立六出花分株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顶芽初代培养以MS 6-BA 5.0 mg/L NAA 1.0 mg/L培养基为最佳;生根培养以3/4MS NAA 0.2 mg/L IBA 0.5 mg/L为好;种子发芽实验基质选择以泥炭:沙:蛭石=1:1:1,(22±2)℃左右环境下3周,再放入5℃左右冰箱中处理3周最佳,分株繁殖最适合的基质配方为泥炭土:珍珠岩:蛭石=3:2:1。分株繁殖选取生长健壮、花色鲜艳、无病虫害的植株,分株时的温度应控制在(22±2)℃。  相似文献   
10.
磁场处理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20.9mT和42.5mT两个剂量的磁场对紫苏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h、1h、2h、3h、4h、5h。结果表明:20.9mT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处理3h时发芽率最高,可达89%;在42.5mT磁场强度处理下,不同处理时间内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说明42.5 mT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种子萌发;在42.5mT的磁场强度下,3h的磁场处理对株高、根长和须根数的增加都有明显促进作用;POD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3h时相对增幅最大,说明42.5mT的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时,3h为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