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测定多年生(PC)和一年生(AC)植物对土壤水分入渗率的影响,韩国土壤学家W.K.Jung等在美国密苏里州Centralia北部进行了种植制度对黏土水分入渗率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12 a后,PC比AC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C的初始含水量和电导率比AC低,而水分入渗率较高。干草作物处理与AC各处理及PC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水分入渗率,初始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水分入渗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电导率与通过饱和导水率估测的入渗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东山区的特点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退化农业生态系统修复重点放在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体系上。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为:在研究区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以上措施3 a多来在实验区的应用,证明了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辽西北地区,除了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外,人为扰动也是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垦殖与开发,粗放的经营与管理使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若通过必要的产业引领,实施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不仅能够有效的减控水土流失,也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促成生态受损型开发向生态可持续型经营的转变。本文就辽西北地区现有的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模式的适用对象、关键点、措施配置等展开分析,并以典型小流域为例研究其作用机理及效益,目的在于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的措施布局及产业化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截潜流工程设计已是成熟技术,现阶段设计主要是研究采用新型防渗技术土工膜料制作截渗墙和科学布置集水渗渠。项目区地处大凌河Ⅰ级台地上,承担着辽西生态高效农业科研试验项目。因下游河道几乎明水断流,且由于河道大量取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无法实施提水灌溉。依据《防洪法》相关规定,采取防渗暗渠式截潜工程设计。坝顶高程与原河床底齐平。暗渠轴线与主泓线成60°角,渠边坡及渠底采取复合土工膜进行截流防渗处理,渠顶及背水坡均采用格宾石笼砌护。其工程实施,不改变主河道原水流流向,主河道不产生壅水现象,工程截流作用主要取决于复合土工膜的铺设及暗渠回填。防渗暗渠式截潜工程可广泛应用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有河流且河床覆盖层内有潜流的地段,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往往是严重缺水地区,欲解决水源,发展集水工程,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22.95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28.9%。针对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土壤侵蚀面积、强度、侵蚀量、有效治理面积、破坏面积等的动态变化,进而对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编制观音阁水库上游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保证水库的良好运行和水库上游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用水安全和水库安全。调查水库上游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水土保持方面概况,分析流域内水土流失成因,诊断流域内对生态环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采取GIS等手段获取流域内土地利用分布情况,从而对流域进行分区。共划分成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的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规划要求治理完成后,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8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并得到良好的管理;流域泥沙减少70%以上。  相似文献   
7.
朝阳市骆驼山小流域按照国家倡导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方向,以水利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开发特色林果主导产业、打造乡村生态游品牌、开展科教兴农示范为重点,以五大水土保持功能区的19个典型科技园或点建设为依托,以促进乡村生态游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有机结合、加速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将项目区建成了集治理开发、科研生产、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试验示范基地,真正实现了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带动朝阳市7县区推广面积达350.6 km2,年增加收益1.484亿元。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国家对农村经济利益分配和农村工作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目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无疑将对农村经济和农村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以积累工和义务工为主要投劳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而言。也必将有深远影响。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之一,水土保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量和所需建设资金来看,仅靠国家投资远不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9.
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受气候(大风、季节性干湿交替)、地形(沟壑纵横、侵蚀面高陡)、人为扰动(农忙时节与风季、旱季重叠)等因素影响,其水土流失具有径流侵蚀力强、接力式侵蚀、季节性裸地侵蚀、乱采滥垦"后遗症"严重等特点。采用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是在传统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流失特点、主要影响因素,不断寻求新的技术突破,追求水土保持衍生效益,通过产业引导、科技创新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水利部组织完成了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2008—2012年)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竣工抽验,也标志着辽宁省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全面顺利完成。5年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 290.6 km2,共治理了125条小流域,省以上投资26 860万元,项目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全面总结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