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恩施州各级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制定了发展目标,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措施,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  相似文献   
2.
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不同秸秆量焚烧后的耕层土壤为对象,研究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秸秆焚烧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5 cm表层土壤中,5 cm以下影响较小.焚烧造成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10.72% ~ 17.08%,真菌数量下降43.68% ~ 74.43%,放线菌数量下降49.32% ~ 74.83%,细菌数量下降58.93% ~ 81.44%.同时还造成下茬玉米产量下降7.04%~ 20.63%,地上生物量下降9.23%~18.76%.(2)秸秆焚烧量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秸秆焚烧量与土壤有机质、玉米产量和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关中农户型“猪-沼-粮”循环模式的能流特征、调控途径、效益状况,以及是否适合在关中区域推广问题,应用能流理论与系统分析法,对该循环系统进行能量投入和产出、能流去向、能流循环指数以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农户型“猪-沼-粮”循环模式是一个以生猪养殖业为主,秸秆还田种植业和沼气工程为辅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该系统以有机能投入为主,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为1.19%,能流循环指数0.92,具有较高的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维持能力,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户每年增加7149.78元的经济收入,同时兼具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种植子系统复种指数低,沼气工程的科技投入低,致使整个模式的产投比不高。该循环模式适合在关中地区大力推广,同时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系统结构调整和优化原则,坚持完善农业技术指导部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中“猪-沼-粮”循环农业的能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能值分析法对临潼区的“猪-沼-粮”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秸秆还田种植以及单一养殖进行能值流、能值的投入与产出以及能值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猪-沼-粮”循环模式的能值自给率(ESR)为0.005,比单一生猪养殖业提高了0.5%;系统净能值产出率(EYR)分别增加了10.84、5.43;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标(EISD)分别增加了 5.81、5.03;环境负载率(ELR)分别降低了10.76、0.97;能值废弃率(EWR)比单一生猪养殖业降低了8.63%,该模式具有资源利用率高、低排放、环境压力小、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点,是生态经济效益最佳的生产模式,适合在关中平原大力推广,但仍需加大现代科技的投入和对系统的经济开发利用,促进“猪-沼-粮”循环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焚烧作物秸秆是常见的处理农业废弃物减少病虫害和增加土壤养分的方法。但秸秆焚烧污染大气,妨碍农业健康发展。前人对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已研究颇多,而对土壤环境所受影响的探究较少。本文选取焚烧不同小麦秸秆量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焚烧在短期内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秸秆减量焚烧(0.24 kg/m2,A1)、全量焚烧(0.48 kg/m2,A2)和增量焚烧(0.72 kg/m2,A3)4种处理。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进行焚烧,并对残留较多的部分进行补充焚烧,以确保秸秆焚烧完全。焚烧完成5 h后,待土壤温度恢复正常,采集0—5 cm、5—10 cm、1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各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秸秆焚烧对0—5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各处理均表现出减少的趋势。有机质含量下降了6.37%~19.47%,含水量减少22.15%~39.19%;细菌数量减少52.26%~75.25%,真菌减少45.21%~63.29%,放线菌减少46.87%~68.26%。蔗糖酶活性降低14.19%~30.75%,脲酶活性降低7.81%~25.48%,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9.63%~39.53%,磷酸酶活性降低11.36%~40.44%;各处理与CK间大多呈显著差异。5—20 cm土层中各指标无显著变化。焚烧处理各指标的减少量均表现出A3A2A1的趋势,不同秸秆焚烧量之间大多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焚烧量与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小麦秸秆焚烧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了0—5 cm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而对5—20 cm土层的土壤影响不显著。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强度随秸秆量的增多而加大。焚烧量与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鉴于秸秆焚烧对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复杂性,焚烧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还需要长期定位试验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