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是一种氧化还原调节蛋白,通过与硫氧还蛋白结合抑制其活性,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在葡萄糖和脂质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从3~7日龄仔猪(Sus scrofa)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的脂肪细胞,应用RNAi沉默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ChREBP)表达,以含0或0.1 mmol/L NAD+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5和15 mmol/L的培养液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xnip及ChREBP mRNA表达,以探讨葡萄糖和含腺苷分子对猪脂肪细胞Txnip表达的影响及其转录调控途径。结果表明,葡萄糖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猪脂肪细胞Txnip和ChREBP mRNA表达,无糖条件下NAD+对Txnip 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葡萄糖存在时显著促进其表达。siRNA沉默脂肪细胞ChREBP表达后,葡萄糖对Txnip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比相同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细胞有较大幅度降低;以NAD+处理后,Txnip表达在葡萄糖浓度为5和15 mmol/L时分别较对照细胞降低了91%和93%。由此说明,NAD+诱导猪脂肪细胞Txnip转录表达依赖于葡萄糖的参与,ChREBP介导葡萄糖和NAD+对Txnip 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ChREBP在葡萄糖和脂质稳态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证实了硅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最终发芽率没有影响,但硅处理明显缩短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显著增加了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和发芽势(P<0.05),说明硅不能改变紫花苜蓿种子品质的优劣,但能提高其活力。硅对紫花苜蓿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并不一致,表现为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P<0.05),而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和对照幼苗根长差异不显著。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幼苗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对硅的响应不存在浓度剂量效应。研究表明,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紫花苜蓿对硅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以特定生理、生产条件下奶牛的营养需要量为依据,设计符合其消化生理特点、各种营养素在数量和比例上都能满足需要的最低成本日粮配方,是提高奶牛生产经济效益的基础。为此,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计算、引用及规划求解等功能,制作了奶牛最低成本日粮配方设计电子数据表。该数据表由饲料营养成分表、营养需要量计算表、日粮配方计算表和输出打印4个工作表组成,可根据奶牛的生产水平、生理及环境条件,快捷地计算出符合饲养标准的营养需要量,设计出奶牛最低成本日粮配方。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产生和分泌一系列以自/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起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脂肪组织局部及整个机体能量代谢,并和与肥胖相关的多种代谢综合征有关.阐明脂肪组织分泌因子的生理学作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脂肪形成的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脂肪组织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血管紧张素Ⅱ和抵抗素的功能特性及其对脂肪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莉  赵红洋  申晓蓉 《草地学报》2011,19(2):277-282
通过对5种苜蓿(Medicago sativa L.)细胞培养物和细胞系的建立,探讨亲缘关系较远的5种苜蓿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蛋白质和生物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氮源和不同蔗糖量为碳源的环境中蛋白质和生物量的变化,为大规模培养苜蓿细胞和细胞株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基础。结果表明:5种苜蓿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均在第18 d达到最大蛋白质含量,而生物量则在第9~12 d达到最大,此时5种苜蓿细胞的最大蛋白质含量不同,分别是苜蓿王>阿尔冈金>德宝>三德利>安格;由于NH4+/NO3-比例不同,使5种苜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代谢反应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苜蓿王、安格和德宝的细胞对氮源的适应性比阿尔冈金和三德利的细胞范围广;2%~3%的蔗糖含量基本满足5种苜蓿细胞的生长并能维持渗透压的稳定,但不同品种苜蓿细胞对蔗糖浓度的选择稍有不同,如三德利和安格更适合于3%的蔗糖浓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优良牧草新品种杂交酸模的鲜草和干麦秸按一定比例混合青贮、微贮可以大大提高杂交酸模利用率,为解决冬贮、春季鲜草缺乏的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发酵玉米秸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温条件下用酵母菌对玉米秸秆进行发酵试验。发酵完成后,测定其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原料配方麸皮∶酵母∶秸秆=2∶2∶100发酵效果好,发酵后CP提高1.93%,EE提高0.51%,且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10~15 d,CP可达到6.49%~6.61%,EE为0.82%~0.95%,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切短长度对发酵效果有明显影响,秸秆粉碎后发酵效果显著,但会增加发酵成本;水分含量应掌握在60%~70%,可以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酵母菌发酵对玉米秸秆粗纤维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8.
将大黄粗颗粒(2 mm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家川试验基地的21种苜蓿的营养成分的测定。在其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21种苜蓿的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钙含量与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脂肪的差异最显著。钙对苜蓿的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几项营养成分中对苜蓿的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钙〉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说明通过提高苜蓿中钙的含量可以达到提高苜蓿积累游离脯氨酸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苜蓿抗旱性和其他抗逆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肉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试验从新鲜小麦粉中分离小麦酯酶,通过真空冷冻浓缩、羧甲基纤维素层析、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提取成品。结果表明:小麦酯酶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6.8℃,最适pH值为7.7,最适反应时间为3 min,敌敌畏对其抑制时间为8 min,显色剂2,6-二氯靛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6 nm;在相同条件下,提纯后的小麦酯酶检测模拟有机磷农药残留阳性牛肉样品抑制率为99.5%,市售丁酰胆碱酯酶测得的抑制率为99.8%,二者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