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园艺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百子莲是百合科百子莲属常绿草木植物,光润浓绿的线状披针形叶片呈二列基生,宛若君子兰。时逢5—7月,粗状直立的花葶上着生数十朵至百余朵紫蓝色小花,呈球状升出叶丛,十分端庄高雅,有“蓝色君子兰”的美称。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滴灌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研究以再生水(二级处理出水)为灌溉水源时,3种滴头(单翼迷宫式滴头、内镶式滴头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流量、灌水均匀度和堵塞的变化过程及规律,并和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水灌溉条件下3种滴头的流量和灌水均匀度都要明显小于自来水条件下的结果,其中单翼迷宫式滴头的流量和灌水均匀度下降最大,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变化最小。水质和滴头内沉淀物质的分析显示,化学沉淀(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是引起滴头堵塞的主要方式,滴头流量小、流道尺寸小和流态指数偏高也增加了滴头堵塞的风险。建议实际中利用再生水灌溉的滴灌系统,可选用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  相似文献   
3.
民国年间,昆明地区曾流行过一种用梅花、桃花、紫薇、贴梗海棠、女真等植物为材料,将主干蟠扎造型,制作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样,顶部作球切状“大云片”的规律式树桩盆景,它虽无山林野趣,但看起来主干虬曲,气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受吉祥文化及传统习俗的强烈浸染及影响,在喜庆的庆寿环境和气氛的熏陶下,势必也要在题材、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庆寿的文化传统及意蕴。大约在宋代,作为十八学士之一的盆景植物材料——桃树,在“花开则三影,结实则九影,平时观其形,花开赏其艳”的基础上,经盆景艺人的精心构思,巧妙制作,创造性地将主干蟠扎,制作成草书“寿”字,匠心独运地将书法艺术和盆景艺术巧妙地结合。就这样,文字型树桩盆景技艺便应运而生,并于明代洪武年间,随百余万之众汉民的迁徙,从江南地区传入云南,并在云南不断地深化发展,成为我国盆景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我国微灌器材生产的发展历程,从单一引进国外微灌产品到仿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再到一定的自主研发过程。从微灌技术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3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全部靠人力手工操作管理微灌系统;第二阶段是初级自动化灌溉;第三阶段是较高级自动化灌溉。  相似文献   
6.
1999年8月12日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馆日。就在这一天,已经著花的紫薇立体器物型树桩盆景——扇面“同凉”(图1)进入了中国馆内展园,参加隆重、热烈、祥和的中国馆日庆祝活动。同时,她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证实:经过了十余载无新作的沉寂而艰难的低谷时期,立体器物型树桩盆景将朝气蓬勃地迎来新世纪。  相似文献   
7.
为了继承和发展昆明地区曾流行过的规律式树桩盆景技艺这一文化遗产,我们根据工艺美术、绘画、中国书法、园艺学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地开展新型规律式树桩盆景的设计,并以紫薇为材料进行试制。经两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大型立体树桩盆景《炎黄盆》的主体造型及部分桩顶的雏形造型。  相似文献   
8.
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忠  徐旭 《节水灌溉》2008,(2):28-31,35
应用MODFLOW软件,模拟分析了解放闸灌域地下水动态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引黄水量减小到40亿m3后,在现有耗水结构条件下,解放闸灌域地下水位6年后的降幅为0.5 m左右,而12年后降幅为1m左右,且下降主要发生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南部相对较小.为解放闸灌域治理土壤盐碱化,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