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早稻秸秆还田对次年早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次年早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稻草腐解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及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次年早稻生长期内,土壤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提高,中后期快速下降的趋势,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下降,中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呈前期上升,中期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后期又有所回升的趋势.土壤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分蘖盛期为界点,表现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土壤脲酶呈现先缓慢下降,再迅速下降,最后再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早稻各个生育期的变化不大.土壤氨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特点是先下降后上升,在齐穗期达到高峰后又迅速下降;而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则呈现前期快速下降、中期缓慢增加、后期再急剧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双季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早稻秸秆2 500~5 000 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