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前言太阳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增长体积和积累干物质的唯一能量源泉,是作物生活的主要环境因子。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日照多,太阳辐射强,因此,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如宁夏的银川、同心,太阳辐射分别为146千卡/厘米~2·年和149千卡/厘米~2·年,比江南多3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度的华北平  相似文献   
2.
<正> 一、热量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热量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作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并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热量还对作物的种类分布、品种类型、产量高低、耕作制度的形成以及引种等,起着依存和制约作用。另外,世界上特定的植物类型,生长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一些气候学家和地理学家,常用温度这个基本的环境因素作为重要指标,进行气候分类,其结果与植物的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对热量条件进行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的热量条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为使农业获得稳产、高产,则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耕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而这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水平,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因此我们对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农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结合熟制改革,从农业气候的角度出发,把我国从北到南分成几个不同熟制的区域,为考虑作物合理布局,以及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季风气候区1950—1985年期间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的危害程度、分布规律和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并对一些资料年代较长的站,进行干、湿期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