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解析山药田连作后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探寻连作障碍产生的微生物学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粮田土壤为对照,在分析山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究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3种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中,山药田和粮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与粮田相比,山药苗期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山药田土壤高于粮田土壤,特别是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1.86~4.48倍。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粮田土壤高于山药田土壤的趋势,特别是0~20 cm土层,分别比山药田土壤提高了1.51和0.75倍。山药收获期,0~20和20~40 cm土层山药田土壤细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出低于粮田土壤,而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的趋势,且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均降低。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后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说明山药连作会明显影响土壤三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而间作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
进行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速度快,持效时间长。稀释3 000倍,药后1~15 d平均防效达93.49%。与1.0%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效果相当,是安全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小豆种植过程中氮素的合理施用方式,采用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及硝化抑制剂对小豆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豆始花期追施普通氮肥的处理,收获后植株鲜质量、干质量、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比基施处理高2.7%、3.7%、5.6%和1.9%,且鲜质量、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且追施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肥料贡献率分别比基施处理高7.4%、23.6%、15.6%和17.2%。基施氮肥同时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小豆鲜质量、干质量、产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不配施硝化抑制剂的处理高2.8%、10.1%、6.8%和6.9%,且均差异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肥料贡献率分别比不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提高26.6%、28.5%、1.9%和20.1%。始花期追施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以上指标(鲜质量除外)与不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差异不明显。因此,小豆种植过程中,不施硝化抑制剂时推荐氮肥追施,施用硝化抑制剂时推荐氮肥基施。  相似文献   
4.
5.
盆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种不同量的(7.5、15.0、22.5 kg·hm-2)的后磷细菌剂,室内培养77 d后收获。结果表明,磷细菌剂22.5 kg·hm-2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接种磷细菌剂能提高苜蓿结瘤量32.40%,牧草干草产量增加45.9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分别提高0.40%、2.24%和4.88%;与施过磷酸钙750 kg·hm-2处理相比,苜蓿结瘤量、干草产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分别提高1.60%、12.90%、0.03%、0.02%和0.32%。本研究认为磷细菌剂适宜用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两步培养法。该培养法具有生产周期短、不易污染、菌体得率高等优点,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工业化生产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水平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动态、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磷氮钾;中量施肥水平的处理分枝数、单株荚数及产量均最高。本研究条件下,红小豆适宜施肥量分别为N 70~75kg/hm~2、P2O575~85kg/hm~2和K2O 75~80kg/hm~2。红小豆分枝期以后对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至收获时,中量施肥处理氮磷钾累积养分量分别占到了全生育期累积养分总量的85.8%,86.0%和85.2%。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61.2%(N1),14.0%(P2)和39.8%(K2),且氮素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7.55kg/kg(N2),6.23kg/kg(P2)和5.79kg/kg(K2);生理效率分别为15.39kg/kg(N2),45.23kg/kg(P3),14.56kg/kg(K2);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9%(N2),24.6%(P2)和22.9%(K2)。本试验条件下,生产100kg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5.97kg,磷素1.40kg,钾素3.09kg,氮磷钾需求比例为4.26∶1∶2.2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