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3S的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区2005年SPOT5多波段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以此对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而珍贵针叶林(主要为长苞铁杉)斑块面积、斑块形状、邻近度指数、分形指数均较小,但平均最近距离较大,说明其自相似性强,斑块形状有规律,斑块的几何形状趋近于简单,受干扰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空气负离子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美国进口的空气离子测定仪,对福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实测与研究,并以单极系数和空气离子评价指数为标准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福州市中心向郊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单极系数逐渐减小;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一般情况下阔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林地。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动物生境产生影响,造成动物死亡率提升。动物通道的设置是改善由道路建设引起的生境破碎化的有效途径,而正确选择动物通道的位置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以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对林区生境影响较大的6种环境因子:树种类型、树种平均年龄、胸径、坡度、海拔以及郁闭度,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分析,相对权重依次为0.296、0.235、0.163、0.085、0.076、0.145。将因子进行叠加构建出生境适宜性指数(HSI)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模拟动物潜在的活动路径与道路叠加,从而确定合适的动物通道位置。结果表明,HSI较高的区域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中部高海拔地区与缓坡地带,植被主要以天然阔叶林为主,树种的平均年龄大,覆盖面积广,郁闭度高,能够为大中型的走兽提供较好的觅食、隐蔽、繁殖场所,结合量化出的动物活动路径,得到2处动物通道的理想位置。此经HSI模型模拟出的路线只能是一种大概率情况,所建议的通道建设完成后,还需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效果良好。对于所得到的动物活动路径,不仅可以为动物通道选址提供参考,也可为动物迁移廊道修正、林区择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对道路网络的响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福建省武夷山市土地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例,通过测定土地类型和森林类型2个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定量分析道路网络对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道路网络影响下,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在土地类型尺度上,全市斑块数增加14.08%,平均斑块面...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明市尤溪县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不同器官间能量现存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树干>枝叶>树根;随着林龄的增大,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逐渐增大,其中就马尾松林各器官而言,树干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而枝叶和树根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就马尾松林各林层而言,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能量现存量表现出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凋落物层能量现存量则表现为34年生的比26和42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6.
木荷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样地法群落调查,对木荷林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以山茶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种为木荷、马尾松以及罗浮栲。随着演替的进行,木荷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分析木荷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生态学差异,表明:木荷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都较丰富,通过木荷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物种组成比较,可以看出人工林虽然受人为影响较大,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都趋于复杂化,并在科、属、种组成上与天然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2000—2020年福建省植被恢复力和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的变化趋势,从多尺度研究植被恢复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响应机制。对MOD13Q1产品的增强型植被指数和气候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植被恢复力和抵抗力的变化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多项逻辑回归模型从多尺度分析不同尺度下气候、地形和道路因素对植被恢复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力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增强趋势主要出现在北部地区,植被对降水量的抵抗力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对潜在蒸散的抵抗力除北部呈减弱趋势外,其他各区域呈现增强趋势。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在多个尺度上植被恢复力与降水量、气温、地形(海拔和坡度)、不同等级道路核密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多项逻辑回归结果表明20 a间气温、降水和坡度对植被恢复的正向影响加强,海拔、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植被退化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2010—2020年,铁路核密度较高的区域对植被恢复的促进作用更弱,国省级道路核密度较高的区域对植被恢复的抑制作用更强。福建省植被整体呈现正向演替,植被对人类活动和地形因素的响应逐渐减弱,气象因素和道路因素对植被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区1996、2005年的SPOT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3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分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1996-2005年,整体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73 690.2 m2,平均斑块周长减少了223.3 m,而各景观组分斑块总周长明显增加。珍贵针叶树种形状指数增加了0.41,破碎度增加了0.051。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对研究区和相关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土壤和旅游开发等是森林景观变化的关键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Costanza等人以及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并运用防治和替代成本法估算城市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价值,修正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1996年、2007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大,分别为2.14、2.19和2.21,而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逐渐降低,1985年为8 74.87亿元,1996年为745.67亿元,2007年为743.82亿元。在各种土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历年林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服务价值均最大,约占总价值的71.21%~84.04%,且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各项服务功能中,土壤形成与保护、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产生的价值最大,三者合计约占总价值的46%。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福建省铁路建设、运营期间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作用过程,选取温福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4条铁路线的福建段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覆盖监测数据,首先利用GIS缓冲区分析法对铁路2侧土地利用/覆盖的梯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