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晴天条件下,研究了菊苣、类玉米、木豆3种牧草在岩溶区和红壤区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菊苣在岩溶区和红壤区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2.40μmol/(m2.s)和11.60μmol/(m2.s),类玉米为27.98μmol/(m2.s)和18.99μmol/(m2.s),木豆为17.01μmol/(m2.s)和13.98μmol/(m2.s);岩溶区和红壤区,类玉米的日均蒸腾速率都小于菊苣和木豆,类玉米属于高光合、低蒸腾型,相比较而言,菊苣和木豆则属于低光合、高蒸腾型,就水分利用效率来说,岩溶区和红壤区的类玉米都显著高于菊苣、木豆;岩溶区3种牧草的日均光合速率为19.13μmol/(m2.s),红壤区为14.86μmol/(m2.s);岩溶区的日均蒸腾速率为7.45 mol/(m2.s),红壤区为5.65 mol/(m2.s);岩溶区日均水分利用效率低于红壤区。  相似文献   
2.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剖面,对其主要诊断层黏土矿物组成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沉降吸管法提取土壤黏粒,将其进行Mg2+饱和、Mg2+饱和加甘油处理、K+饱和加热550℃三种处理后,分别在X-射线衍射仪扫描,对所获图谱进行黏土矿物组成鉴定。实验结果显示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其诊断层黏粒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主要为蛭石,高岭石,伊利石,混层矿物等。含少量其它黏土矿物如三水铝石,蒙脱石等。与旱地土壤比较,水耕人为土的黏土矿物组成有明显的不同。不同发育时间和水耕熟化的水耕人为土,其黏土矿物组成和数量上也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黏土矿物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水耕人为土分形特征及与土壤属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水耕人为土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耕性、土壤有机质、全N、P、K、pH、CEC等的关系,探讨利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作为水耕人为土分类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西南地区26个水耕人为土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2.6175~2.9109之间,平均值为2.819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土壤质地与土壤表面积的综合性定量化指标.适宜耕作的10个土种(2号除外)分形维数介于2.7018 ~2.8116,不适宜耕作的16个土种(23号除外)分形维数介于2.8353 ~2.9109之间.土壤分形维数可表征水耕人为土的质地、成土母质、肥力特征、耕性等,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水耕人为土分类,尤其是基层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赣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以及土壤水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方法]选取3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每一种母质又设置了3种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红壤,应用静水天平法测定土壤的水稳性指数,并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赣南红壤的水稳性随浸水时间延长而减弱,这种减弱变化不受母质类型和植被覆盖的变化而改变。林草地和灌草地土壤水稳性在浸水过程中土壤的水稳性指数较为稳定,下降幅度小,(林下)裸地土壤浸水后水稳性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以(林下)裸地作为对照,3种母质的林草地、灌草地的水稳性指数均有显著提高。[结论]静水天平法特别适合研究土壤水稳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赣江流域红壤地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碎屑岩红壤区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灌草丛、果园,挖掘典型剖面,并测定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基本理化性质,了解碎屑岩红壤溶解有机碳剖面分布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溶解有机碳含量比较,林地灌草丛果园,林地与灌草丛无显著差异,但都与果园呈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剖面分布比较: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均为林地灌草丛果园;pH为果园灌草丛林地;黏粒(0.002 mm)百分比为林地灌草丛果园。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溶解有机碳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黏粒(0.002 mm)呈正相关关系,而与pH及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原理和优点,并对玻璃化法保存程序及其影响因素和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玻璃化法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罗汉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对罗汉果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植株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染色体计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结果]超低温保存前后,POD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9条酶带,且迁移率一致;EST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8条酶带,迁移率也一致;POD和EST同工酶谱、染色体数目和RAPD谱带均未发现差异。[结论]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罗汉果种质资源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罗汉果试管苗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切取继代15 d生长健壮的罗汉果试管苗茎尖,长2~3 mm,在25℃下用60%PVS2(玻璃化保护液)预处理40 min,再用100%PVS2在0℃处理50 min,更换新鲜PVS2后投入液氮保存24 h,于40℃水浴中快速解冻2 min,用MS+410.8 g/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40 min,滤纸吸干后接种到MS+1.0 mg/L6-BA+0.05 mg/L NAA+0.1 mg/L GA3+0.7%琼脂粉+45 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25℃暗培养7 d,转入正常光下培养。1周时的存活率最高可达94.56%。  相似文献   
9.
为使定性化的土壤微形态定量化,从而能够作为诊断指标应用到水稻土壤诊断分类中,以环刀法取水稻土壤原状土壤样品,制成标准薄片,应用偏光显微镜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水稻土壤颗粒微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贵阳市的2个土壤剖面在C/F_(15μm)、等圆直径、面积、周长、圆度、颗粒轮廓线分形维数、颗粒表面分形维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川省广汉市的2个土壤剖面在C/F_(15μm)、等圆直径、面积、周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土壤微形态指标之间是互相关联的,等圆直径、周长、面积等指标偏重于描述颗粒的大小、粗细,而圆度、颗粒轮廓线分形维数、颗粒表面分形维数等指标则侧重于描述颗粒的形态特征和表面的粗糙复杂程度。微形态定量指标的使用可以综合评价土壤颗粒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特征。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能够较好地对水稻土土壤颗粒微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为土壤微形态应用于水稻土的诊断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