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 氨基丁酸诱导甜( 辣) 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报道了用β- 氨基丁酸( DL-β-aminon-butyric acid, BABA) 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后的诱导抗疫病作用。研究证明: 高浓度BABA ( 1 000 g/mL) 对离体辣椒疫霉病菌无抗菌活性, 用其喷雾处理辣椒的茎叶所诱导的抗疫病作用可完全控制其危害; 用BABA 诱导处理后3 d 接种辣椒疫霉病菌, 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 这种抗病作用可持续20 d 以上, 并表现出与数量抗病性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β-氨基丁酸、茉莉酸及其甲酯诱导辣椒抗TMV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β -氨基丁酸 (BABA)、茉莉酸 (JA)及其甲酯 (MeJA)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秆后可诱导辣椒获得对TMV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诱抗剂对不同辣椒品种所表现的诱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诱抗效果受诱抗剂的使用浓度、作物的生育期和TMV的接种浓度所影响 ;最高的诱抗效果可达到 5 0 %以上 ;BABA处理后 5~ 6d ,JA与MeJA处理后 6~ 10d接种TMV ,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 ,这种抗性可持续 15d以上 ,并表现出与数量抗病性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18 省市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利用5 个含有不同单显性抗番茄晚疫病基因的番茄材料Ts19、Ts33、W1Va700、LA1033 和L3708为鉴别寄主, 对我国18 省、市、自治区的番茄晚疫病菌201 个纯化分离物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 个小种, 即生理小种T0、T1、T1 ,2 、T1 ,2 ,3 、T1 ,2 ,3 ,4 、T1 ,4 、T1 ,2 ,4 和T3。其中, 小种T1 和T1 , 2是主流小种, 地理分布最广和发生频率最高, 分别在13 和11 个省市出现, 占样本总数的28.8 %和28.4 %;其次是小种T0 和T1 ,2 ,3 , 分别在8 和7 个省市出现, 分别占1819 %和819 %; 再其次是小1 ,2 ,3 ,4 , 在4个省市有发生, 占710 %; 小种T1 ,2 ,4 、T1 ,4 和T3 分布均少, 仅在1~2 个省市发生, 分别占3.0 %、2.5 %和2.5 %。这是我国的首次报道, 为番茄晚疫病的抗源材料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菜王是自地方品种乌兰浩特的混杂群体中经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特点是适应性强、速生丰产、品质优,在保护地及春秋露地均可种植,现已在河北、河南、山西、吉林等地栽培,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于2004年6月颁布了《外来入侵物种法》,10月环境省制定的《预防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基本政策》通过内阁决议,该法案于2005年6月1日起生效。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外来生物管理有关策略和基本政策,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外来物种管理立法及科研方面的建议:(1)成立国家级外来物种管理委员会及外来物种专家委员会,统筹外来物种管理工作;(2)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系统评估,加强外来物种管理立法;(3)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建设;(4)进一步加强建立国家级、一站式的外来物种数据库和外来物种数据交换所,促进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毁灭病害.韩国研究认为花生与辣椒套种对疫病的防治效果为30 %~40 %,为探索花生、辣椒间作对该病是否有防治效果,笔者特进行了辣椒间种花生防治疫病的可行性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7.
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菜用莴苣按食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类型人们习惯于称作生菜.按其营养生长期间是否形成叶球又可分为散叶、半结球、结球三种类型;茎用类型被称作莴笋。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对莴苣的需求大增.但目前市场上的品种类型比较单一或混杂退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介绍几个适应性强、品质优、有特色的优良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甘蓝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综合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抗性遗传规律、病原菌小种分化及致病机理、病害流行条件和抗枯萎病资源的鉴定、筛选、引进以及抗病品种选育等研究成果,集成建立了以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消毒、无病土育苗、清洁田园、避开发病流行期移栽、实行轮作及利用甘蓝残株结合太阳能加热协同控病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控制甘蓝枯萎病效果达90% 以上,产量损失减少至5% 以下,有效控制了甘蓝枯萎病的发生、为害,同时显著地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增加了菜农收入,具有优良的生产及应用效果。适于露地蔬菜主产区,尤其适宜甘蓝枯萎病发病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霉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对辣椒疫霉病田土壤进行了病菌分离、菌株配对培养、越冬存活形式等研究。结果表明:病田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5-8月最多,冬季和初春最少;湖南长沙地区疫霉菌的配对型有A2和A1A2两种类型,多以卵孢子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病田土壤和植物病残体是辣椒疫霉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