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前,家电产品种类繁多,管理困难,人工管理物料效率低、准确度差,导致产品成本高,现有的管理模型对于家电产品还不太适应。提出了基于GBOM的产品配置管理模式解决家电企业物料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NCEP/NCAR再分析气温在阿克苏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理解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并寻找合理的数据源,以该流域6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月平均气温为基础,以克里金插值方法为手段,研究NCEP/NCAR再分析气温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CEP/NCAR再分析气温与所选取的6个气象站点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0.845,能够反映本地区的气温年、月和季节变化。但与实测气温相比,再分析气温均比实测气温低。在变化趋势上,NCEP/NCAR再分析气温与实测气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量上,再分析气温除个别月份普遍低于实测气温,其中,春季偏差较大,以秋季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生态制剂已成为重要的添加剂,而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畜牧产品也提出新要求,使用安全无害的添加剂成为当前社会对肉类产品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枣树灌溉水量分配、枣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2009年以阿克苏试验林场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灌、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下灌溉水的去向、枣树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与地面灌相比,滴灌及微喷灌有效地减少了田间水的深层渗漏,节水49%,而且对枣树生长影响并不显著。滴灌和微喷灌能够有效促进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产量,滴灌增产22%,微喷灌增产1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0%和230%;而且显著提高果实横径、单果质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由此可见,滴灌及微喷灌方式显著提高了枣树的果实品质和产量,研究成果为干旱区林果节水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在水文计算中,遇上下游控制节点间距离较长,当上游洪水坦化变形明显时,采用现行的同频率组成法,会出现不合理结果的问题,提出了直接利用上下游断面实测资料分析洪水的坦化衰减,再将上游来水系列扣除衰减影响,然后用同频率地区组成法进行计算,并以头屯河流域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入洪水衰减项对同频率地区组成法进行改进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山西部匹里青河的洪水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姣妍  谢蕾 《干旱区研究》2011,28(5):756-760
匹里青河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来水汽输送通道,流域山体高大、支沟发育、坡陡流急,山洪灾害频发,其主要洪水类型为混合型洪水和暴雨洪水。50多年实测洪水资料表明,随着系列的增加,该河年最大洪峰流量模比系数、变差系数、偏态系数均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说明其洪水发生频次及量级均有增大趋势。通过对该站同期气温、降水、泥沙分析,冬季流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四川省在部署落实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过程中将农业科技现代化作为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农学学科为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四川省近年来农业发展特征,梳理了重点农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四川农学学科发展战略和重点研发任务,建议通过加强学科优化调整、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特色学科品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推进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25m~3氢化可的松发酵罐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改进,并进行容量扩大至50m3设计,从而提高了罐的性能和产品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开都河大山口水文观测站径流量实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以及累积距平法,分析开都河近60年的径流和降水演变规律,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开都河径流变化的贡献量。结果表明:(1)开都河年径流量波动较小,多年平均值、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35.44×108m3、57.09×108m3和24.61×108m3。(2)径流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以0.166×108m3/a的速率递增,于1995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3)开都河源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小,多年平均值、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271.48mm、406.6mm以及191.4mm,且在1998年发生突变。(4)在径流量增加过程中,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其贡献率分别为68.2%、31.8%;影响量分别为4.71×108 m3和2.2×108 m3。研究成果为开都河源区水资源管理、利用和水土流失整治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