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超声波处理改变蚕蛹蛋白的理化性质,以利于蚕蛹蛋白的酶解及提高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30℃±5℃条件下,用功率为406.8 W的超声波对质量浓度0.037 g/m L的蚕蛹蛋白溶液处理31.9 min后,蛋白质分子的巯基含量增加,二硫键含量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反映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二级结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荧光光谱中的荧光激发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有更多的疏水性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抗氧化试验表明,经超声波处理获得的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分别比对照组蚕蛹蛋白的酶解产物提高了12.47%和58.11%,并且其还原能力也有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改变了蚕蛹蛋白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蚕蛹蛋白在酶解过程中释放抗氧化肽。  相似文献   
3.
茅山地区蝉花菌株的分离及其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江苏句容茅山地区的蝉花进行组织分离,获得1株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NDA ITS区段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虫草属类的被孢霉属菌株,命名为JR_cds1。蝉花中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通过水提醇沉以及Sevage法除蛋白等方法提取蝉花多糖,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蝉花多糖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高的Fe2+螯合能力,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对大肠杆菌(G-)和枯草芽孢杆菌(G+)以及链格孢属真菌显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同时蒸馏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蚕蛹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缫丝蚕蛹和鲜蚕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缫丝蚕蛹中鉴定出54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84~394 D,其中酯类2种、醇类7种、烃类18种、醛酮类6种、硫化物3种、芳香类1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7种;从鲜蚕蛹中鉴定出16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92~354 D,其中酯类2种、醇类1种、烃类5种、醛类1种、硫化物1种、芳香类3种以及其他化合物3种。2,4-二(1,1-甲基乙基)-苯酚在缫丝蚕蛹和鲜蚕蛹的挥发性成分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38%和31.00%,其次为磷酸三丁酯,质量分数分别为5.98%和10.06%。缫丝蚕蛹和鲜蚕蛹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它们各自特有的气味。  相似文献   
5.
超声预处理大米蛋白制备抗氧化肽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为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大米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大米蛋白.以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和超声处理初始温度对制备抗氧化肽工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抗氧化肽清除超氧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能力及螯合Fe2 和还原能力.结果表明:最佳超声预处理大米蛋白的工艺为:超声功率1500 W、超声处理时间20 min、超声处理初始温度40℃,该条件下的抗氧化肽(2.2057 g/L)清除DPPH可达到74.8%,抗氧化肽得率为33.2%.与未经超声预处理比较,抗氧化肽得率提高了43.7%,DPPH的半抑制率(IC50)降低了17.7%.抗氧化试验表明,大米蛋白抗氧化肽清除超氧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678、0.9315和0.1173 g/L,分别是维生素C的IC50值的1.8、175.8和1.4倍;其螯合Fe2 的IC50值是乙二胺四乙酸的42.2倍,还原能力是维生素C的0.7倍.  相似文献   
6.
分别对缫丝蚕蛹中的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组分进行营养学评价,为高效开发蚕蛹食品提供依据;通过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蚕蛹蛋白作为天然降压药品原料的利用潜力。营养学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溶性和碱溶性组分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和39.2%,明显高于WH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36%);蚕蛹水溶性蛋白有第1~第4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蚕蛹碱溶性蛋白仅有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2种溶解性蛋白的生物效价均较低,在开发利用中,应补充限制性氨基酸或与其它蛋白搭配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体外ACE抑制活性试验表明,蚕蛹的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的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均具有较强的AC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121、0.113 mg/mL,2种蛋白有可能成为降血压肽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挤压膨化处理对小麦胚芽蛋白的乳化性能影响,本试验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表面电位等为主要指标,研究挤压膨化处理后小麦胚芽蛋白的乳化性能变化。采用挤压膨化处理小麦胚芽粉,然后分别提取小麦胚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测定其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表面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小麦胚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尽管谷蛋白乳化活性有所下降,但其乳化稳定性比处理前提高了83.21%;挤压膨化处理后小麦胚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均显著提高,醇溶蛋白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提升最为显著,达53.2%。综上,挤压膨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小麦胚芽蛋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稀HCl从蚕粉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影响因素的水平,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蚕粉1-DNJ提取工艺的影响。其中1-DNJ含量测定采用9-芴基氯甲酸甲酯(FMOC-Cl)衍生化法,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衍生物进行测定。1-DNJ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谱图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荧光可以检测蚕粉来源的1-DNJ。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1-DNJ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3h,浸提温度72.9℃,料液比分数为1:282。在此条件下,1-DNJ的理论提取率为0.493%,实际提取率为0.487%,相对误差为1.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稀酸浸提家蚕1-DNJ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桑叶蛋白质资源,将桑叶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桑叶蛋白。以桑叶蛋白得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桑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后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桑叶蛋白得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最优条件为桑叶粉质量浓度2.64mg/mL、装液量105 mL、蔗糖质量浓度22 mg/mL、发酵时间45.1 h。在此优化条件下,桑叶蛋白得率的预测值为16.43%,验证值为16.29%,试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建立的桑叶蛋白得率与主要发酵条件因子的数学回归模型可靠。体外消化试验表明,该方法制备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体外消化率比发酵前提高了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从野生型鲁桑(Morus multicaulis Perr.)桑树枝条韧皮部组织中分离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ME1。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鉴定ME1菌株为有芽孢和鞭毛的革兰阳性菌,细胞呈杆状,大小为0.6~0.7μm×1.8~1.9μm;能够利用葡萄糖、蔗糖和乳糖等碳水化合物,所产淀粉酶活力可达4 182.60 U/g;耐盐性较高,可耐受100 g/L NaCl。进一步通过16S rDNA序列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初步鉴定ME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试验表明ME1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59.92%、75.70%、51.60%、87.25%和69.81%,该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医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