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8篇
  9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简述开设作物生产标准化与农产品贸易方向专业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农学专业新设作物生产标准化与农产品贸易专业筹备开设作物生产标准化课程实习的一些构想。对与作物生产标准化课程实习有关的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稻施用硅肥增产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田间条件下对不同育秧方式水稻施用硅肥的增产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有较明显的增产效应,其机理在于:施硅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提高根系二价铁离子的氧化力和根脱氢酶活性;增加茎杆充实度和机械组织厚度,有利于耐肥抗倒和抗纹枯病能力的提高;改善冠层叶片的直立性,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时间、延缓叶片衰老速度并提高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与运转。  相似文献   
4.
粳稻品质与株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2000年在田间条件下,对粳稻品种(系)的叶片和茎秆形态、穗型及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部叶片、穗下节间、叶鞘长度、穗的着粒密度、群体光合速率与稻米品质各指标关系密切。理想的优质粳稻株型应为:在一定范围内,上部叶片长、窄,穗下节间长,中下部节间短、叶鞘长,着粒密度较小的散穗型,经济产量和品质形成期较弱的群体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及相关酶系统特性、物质运转等水稻生产的“源库流”三方面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同时指出在研究实践中,抓住品质主要制约因素,利用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将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6.
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沿黄稻区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以沿黄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在水稻生育后期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化肥,研究了氮素穗肥对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穗肥的增加,糙米率降低,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且主要以下部弱势粒的稻米品质变劣为主。稻米的淀粉RVA谱特征参数中,淀粉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随着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食味下降。  相似文献   
7.
水稻根系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揭示水稻根系与叶片光合特性之间的联系。【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剪根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剪除全部根系后,顶一叶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立即平均下降10.25%、53.99%和46.26%。剪除一半根系时,顶一、二叶的光合速率比断根前分别下降0.05%和8.51%,气孔导度分别下降24.03%和35.80%,蒸腾速率分别下降21.22%和30.93%;进一步剪除剩余全部根系时,顶一、二叶的光合速率比断根前分别下降12.57%和17.22%,气孔导度分别下降55.86%和61.84%,蒸腾速率分别下降50.96%、55.96%。【结论】根系与地上部叶片光合特性间存在密切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沿黄稻区稻田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以桶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10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质量指标、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碳氮比、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秸秆腐熟剂均能显著增加分蘖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土壤的碳氮比,多数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稻田秸秆腐熟速率、提高水稻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和株高,进而增加水稻的单株产量,增产幅度为2. 41%~38. 35%。其中,HW,JD 2和JBS等3种秸秆腐熟剂处理后形态和生理指标改善较大、增产效果较好,单株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8. 35%,32. 33%和25. 24%。因此,沿黄稻区秸秆腐熟剂选用HW,JD 2和JBS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