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灌水对低温冻害后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拔节期小麦在-6℃低温环境下维持4h后,分别在处理后第1d、4d和7d对小麦灌水,灌水量分别为保持土壤含水量26%、18%和10%的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灌水时间的延迟和灌水量的减少,低温处理后小麦分蘖茎存活率逐渐降低,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恢复效果影响逐渐降低。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大分蘖存活率显著提高,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潜蘖再生率显著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植株性状增加明显,第1天灌水,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18%时小麦穗部结实性状明显增加。低温处理后第4天之前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时小麦大蘖穗产量明显增加,第1天灌水且土壤含水量达到26%时小麦潜蘖成穗增加显著。试验中,灌水对小麦株成穗数影响较大,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秸秆养分吸收的肥料配施方式,通过设置5个处理,即不施肥(CK)、100%化肥(F1)、70%化肥+有机肥(F2)、100%化肥+EM菌剂(F3)、70%化肥+有机肥+EM菌剂(F4),以商麦178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与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根系活力和根条数从大到小排序为F4>F3>F2>F1>CK。其中F4处理在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长83.78%、43.15%、68.63%、107.63%、102.14%,根条数分别达到14.9、26.3、46.1、57.3、37.3条。在根际微生物方面,F4、F3和F2处理的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数量均高于F1,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F  相似文献   
3.
黄淮冬麦区晚霜冻易发时段冠层内最低气温分布及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6年和2017年3月中旬?4月下旬两次典型低温过程中,冬小麦田间不同高度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晚霜冻易发时段冬小麦冠层内最低气温出现高度及其变化规律,构建基于150cm高度处气象因子和地表0cm温度的冠层内最低气温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与150cm高度相比,两次典型低温过程中0℃以下气温在冠层高度附近出现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且温度更低;(2)最低气温总是出现在4/5冠层高度附近,并在2:00?6:00时段,尤以5:00左右发生频率最高;(3)冠层内最低气温与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性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不同高度气温、不同土壤深度地温的相关性也通过了0.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地温的相关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冠层内最低气温与150cm高度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以及0cm地温的偏相关系数大小排序表现为,气温>风速>地温>相对湿度;利用以上因子构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函数的冠层内最低气温估测模型,其估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达到0.967,均方根误差为0.915。说明基于气象台站常规观测数据构建冠层内最低气温估测模型具备一定可行性,可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的监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以商丘市夏邑县为试验点,研究了玉米全部粉碎还田与6种施氮方式相结合的栽培措施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有显著影响,其中对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一元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最高干物质的施氮量分别为269.12、277.39、260.88、269.77kg/hm2。成熟期干重、籽粒产量、花前同化物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以N3处理(施氮量262.5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2产量、千粒重以及有效穗数均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条件下达最高值,分别为8662.5kg/hm2、50.2g、631.5万穗/hm2,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分别提高12.6%、12.1%、9.9%;穗粒数最多的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34.8粒,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增多10.5%。周麦22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总茎数均以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最高;成穗率则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最大值,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且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的处理下可以实现二者的高效配合。  相似文献   
6.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智能霜箱模拟自然界晚霜冻害过程,对大穗(s9538、兰考906)、中穗(豫麦21号、陕225)、多穗(临汾7203、鲁资0885299)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经历低温处理后产量因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在经历晚霜冻害后比另外两类小麦表现增产,其中单株穗数较对照增加幅...  相似文献   
7.
2011年小麦返青前豫东地区小麦黄苗现象表现明显,并有其自身特点。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其中黄淮等地偏少6~8成。黄淮区域平均降水量仅61.7mm,较常年同期少约5成。由于持续降水偏少.中国北方冬麦区遭遇本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8.
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1981—2010年度商丘市小麦生长季的气象数据为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生育期冻害发生规律,深入地分析了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小麦冻害10年10遇,重灾年率为10年8遇。与常年相比,冻害的发生频率呈现变化不大,危害程度呈现冻害有所减轻的趋势;时期呈现冻害初冬和早春逐渐减少,越冬和晚霜逐渐增多的态势;空间分布呈现冻害东部重,西部次之,中部轻的特征。从冻害形成原因上来看,该区每年冬初至春末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候多变,低温灾害性天气多;另外,由于耕层浅、播量过大、水肥管理不适等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小麦易遭受冻害。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2018年度黄淮冬麦区田间试验观测数据,采用Logistic方程,对2个弱春性和6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千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的灌浆速率普遍高于弱春性品种,其灌浆中后期的高灌浆速率,显著提高了其千粒重;弱春性品种返青后生长较快,开花早,灌浆时间显著长于半冬性品种,但其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显著低于半冬性品种。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影响千粒重,而且灌浆中后期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性正相关。虽然不同品种的灌浆持续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是灌浆持续时间对千粒重增加的影响不大。根据灌浆特征参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分析,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千粒重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与各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综合可知,试验区域更适合种植推广商355、豫教5号和存麦1号等半冬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