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并提高壳聚糖抑制真菌的活性,本研究利用蜡状芽孢杆菌ncps116发酵所制备的壳聚糖酶来酶解壳聚糖,测定不同酶解时间壳聚糖产物的抑菌活性,并监测酶解产物中还原糖的含量;之后选取抑菌活性提高最显著的壳聚糖酶解产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最低抑菌活性和最适pH,并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酶解产物对病原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经0.5~12 h酶解能够显著提高市售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在酶解24 h内抑菌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且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与还原糖浓度相关,还原糖浓度过低(≤44.24 μg·mL-1),酶解不充分,抑菌圈直径13 mm;而还原糖浓度过高(≥1 900 μg·mL-1),酶解完全,抑菌圈直径10 mm,抑菌活性均较差。其中,酶解6 h的壳聚糖产物抑菌活性提高最显著,对3种病原真菌(棉花黄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活性提高4~8倍,还原糖浓度为383.34 μg·mL-1,在pH值4.0~4.7时抑菌活性最高;此外,酶解产物能导致真菌菌丝断裂、褶皱、菌丝末端囊泡等畸形生长,并长期抑制孢子生长和菌丝伸长。综上所述,酶解是提高壳聚糖抗菌活性的有效手段,这为推进亮聚糖在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普鲁兰多糖以其优良的水溶性、成膜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食品行业、制药业和生物医学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普鲁兰多糖在农产品保鲜和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普鲁兰多糖、普鲁兰多糖复配体系在水果、蔬菜及海产品保鲜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同时概括了近年来普鲁兰多糖在生物医学中的靶向药物治疗、基因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并针对当前限制普鲁兰多糖广泛应用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的出现及逐年增多的食物中毒事件,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恶化,因此亟需一种天然、安全的可以对抗食源性病原菌的抗生素替代品。同时,为了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亟需快速、灵敏的食品检验手段。噬菌体具有分布广泛、专一性强、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繁殖速度快且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噬菌体的分类与其生命周期以及噬菌体在食品检验、食品生物防治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噬菌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牡丹废弃物(叶、果荚、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其木质纤维素种类,分别采用微波-碱法和水浴-碱法预处理原材料后,用GC-MS结合FTIR光谱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材料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制备还原糖进行还原糖产量分析,以评价牡丹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制备发酵可利用还原糖进行生物转化的潜能。结果表明,牡丹不同部位废弃物的木质纤维素含量不同,牡丹枝中含量最高,综纤维素含量是枝果荚叶;木质素为SG型(即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木质素),以愈创木基木质素为主。微波-碱法和水浴-碱法预处理均能有效去除愈创木基,破坏部分半纤维素,提高纤维素酶解产糖效率,差异不明显;预处理也能有效去除原材料中的可溶性成分,提高还原糖产量;以牡丹果荚为原料的还原糖产量比以枝和叶为原料的产糖量至少提高46.62%,因此,牡丹果荚更适合作为制备发酵可利用还原糖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具有生物转化银杏花粉黄酮苷活性的恶味乳杆菌B_2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好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体外脱除胆固醇能力,对酸和人工模拟胃液的耐受性较好,而对胆盐和人工模拟肠液的耐受性一般;同时该菌对10种常见抗生素不具有耐药性,并且不携带耐药基因,不具备硝酸盐还原酶、氨基脱羧酶活性,不产生吲哚等有害代谢产物,因此该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开展了大剂量预试验及小鼠最大给药量试验,并测定了该剂量下的小鼠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结果]大剂量预试验小鼠均未死亡,未有异常反应,不能测出LD50。最大给药量试验显示,小鼠灌胃给药后除银杏花粉组1只小鼠意外死亡外,其他小鼠均未发生死亡或中毒症状,活动、脏器等均未见异常。银杏花粉和银杏花粉发酵饮料的最大给药量分别为21.1 g/kg体重和80.0 m L/kg体重,此最大给药量远高于可能摄入的最高剂量;同时在此剂量下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能够增加雄性小鼠的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结论]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对小鼠没有急性毒性作用,并且提示对雄性小鼠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溴苯腈残留问题,采用连续富集传代培养的方法,从长期生产溴苯腈的农药厂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溴苯腈降解菌株BX-1。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BX-1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BX-1能以溴苯腈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在40h内将50 mg·L-1的溴苯腈完全降解,其降解溴苯腈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5。0.1m M Fe2+能轻微地促进菌株BX-1降解溴苯腈,而Hg2+能强烈抑制该降解过程。此外,菌株BX-1对溴苯腈的降解效果与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借助MS/MS鉴定出菌株BX-1降解溴苯腈的中间代谢产物为3,5-二溴-4-羟基苯甲酸和2,6-二溴苯酚。该研究结果为全面阐释溴苯腈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和溴苯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麻杏石甘口服液中喹诺酮类、磺胺类等17种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快速筛查与定量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HLB小柱净化,0.1%甲酸溶解定容后经LC-MS/MS测定。采用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方式;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外标法标准曲线定量。各待测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 0.99。喹乙醇检出限为 10 ng/mL,定量限为25 ng/mL,剩余16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5 ng/mL,定量限为 10 ng/mL。各化合物在10、25、50 ng/mL(喹乙醇添加浓度为25、50、100 ng/mL)3个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3.87%~116.43%之间,RSD为1.25~8.44%。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和灵敏度高,能满足麻杏石甘口服液中17种药物进行快速筛查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