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京津唐地区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土地(特别是土壤)自然属性为主,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评价指标的定性和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以及和生产密切结合的原则,对各土地类型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进行了评价。京津唐地区土地生产力划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其他”四类九等。对土地生产力分析的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各等土地目前利用水平多未达到其生产力水准,故潜力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2.
甲烷氧化微生物和氨氧化微生物均是既可以氧化甲烷(CH4)又可以氧化氨(NH3),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也是好氧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主要生物路径。选取内蒙古草原围封禁牧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探讨不同氮水平下土壤活性甲烷氧化微生物与硝化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低氮添加促进甲烷氧化活性,而高氮添加抑制甲烷氧化活性;低氮和高氮添加均显著增强硝化活性。基于DNA-SIP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Methylobacter MOB和Nitrosospira AOB/Nitrospira NOB分别是该土壤的主要活性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网络结构分析发现Methylobacter MOB和Nitrosospira AOB/Nitrospira NOB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证明活性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性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影响草原土壤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采取措施调控草原土壤CH4的汇和N2O...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原状土柱研究牧草生态系统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对氮索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硝化抑制剂DCD可以提高牧场的产草量,增产可以达到30%-50%。土壤淋溶液中的NO3ˉ-N浓度,受施肥量的影响,包括有机肥在内,氮肥施用量越大,土壤淋溶液中的浓度就越高。施用硝化抑制剂后降低土壤淋溶液中N3ˉ-N的浓度,NO3ˉ-N的浓度由220mg/L下降到50—70mg/L,氮索的损失由总氮量40.6%降到10%,N2O的排放高峰从560g/hm^2.降到48g/hm^2,高峰期的排放量可以减少11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稻田是陆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库之一,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田间试验位于江苏省金坛市,在取样时试验已进行了6年。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 (CK)、施化肥 (CF)、化肥+猪粪混施 (CMF)、化肥+秸秆混施 (CSF)。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定量PCR方法测定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数量。   【结果】   在施用肥料6年后,土壤全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与CF相比,CSF和CMF处理土壤pH升高,全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养分含量升高。CK与施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不同施肥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之间有明显差别。聚类结果显示,CK与CMF处理细菌群落聚类更接近,CF处理和CSF处理细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与CK相比,CF、CMF、CSF处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 (AOB) 和铁氨氧化微生物Feammox A6的丰度显著提高,其中Feammox A6分别增长87.6%、158%和157%。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施肥过程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分布。   【结论】   施肥导致的反应底物 (NH4+、NO3–含量) 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微生物数量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不施肥与化肥配施猪粪的土壤细菌群落聚类更接近,施化肥与化肥配施秸秆的细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施肥对氨氧化细菌AOA数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氨氧化古菌AOB和厌氧铁氨氧化功能微生物Feammox A6的数量,特别是有机肥 (猪粪、秸秆) 提高Feammox A6数量的效果大于化肥。长期单施化肥土壤中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显著降低,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nosZ丰度显著增高;化肥配施猪粪土壤中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变化不明显,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nosZ丰度显著增高;化肥配施秸秆处理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变化不明显,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nosZ丰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