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在桑套直播棉的种植模式下,播期、密度和培肥水平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桑套棉地棉花出苗率、小区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播种密度、肥培水平对小区总铃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影响显著,对单铃质量和衣分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5月底播种、密度为1100株/667 m^(2)、采用“蕾肥+复合化铃肥”组合施肥为湖南桑套棉地区直播棉较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桑叶毛茶和黑毛茶的混合茶坯为原料,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经固体发酵成功试制了散茯茶,优化了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发酵条件:茶坯含水量为28%,汽蒸时间为8min,渥堆时间为1.5h,接种量为0.1%,在此条件下加工的桑叶茯茶金花颗粒饱满茂盛且分布均匀,茶汤橙黄明亮,滋味醇和无青涩味,水浸出物为27.89%。  相似文献   
3.
以发酵液中北虫草生物量、胞内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麸皮,KH2PO4和ZnSO4为最适无机盐。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出北虫草菌丝生物量及多糖得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4.8%,麸皮0.6%,KH2PO40.05%,ZnSO4·7H2O0.1%。  相似文献   
4.
桑叶发酵处理可降低粗纤维含量及相关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质含量、营养和饲用价值.本文总结了发酵桑叶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桑叶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覆土培育的方法人工栽培蚕蛹虫草,在相同的培育环境条件下以6株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和4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6天幼虫供试,筛选合适的菌株和蚕品种。同一个家蚕品种的幼虫接种不同蛹虫草菌株的感染率差异显著;接种相同蛹虫草菌株120 h时,家蚕二元杂交组合与四元杂交组合幼虫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至168 h,仅接种菌株H24的2个家蚕二元杂交组合间幼虫的感染率差异显著,各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其余菌株的感染率已无显著差异,家蚕品种7532×湘晖的幼虫接种菌株LP4的感染率最高达到93.33%,并且该菌株对4个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不同菌株接种各家蚕品种幼虫的发菌率无显著差异。各家蚕品种幼虫接种菌株H24和H7未获得子实体,接种菌株H10和LP4的出草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4.73%和88.70%。供试菌株和家蚕品种均显著影响蚕蛹虫草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菌株的影响更显著:以菌株L2接种7532×湘晖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虫草素含量最高;以菌株H0接种932·芙蓉×7532·湘晖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腺苷含量最高;以菌株H0接种洞·庭×碧·波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虫草多糖含量最高。综合各项试验成绩初步认为:蛹虫草菌L2菌株和LP4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家蚕品种直接影响菌株的感染速度,对培育蚕蛹虫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每100 m L发酵液生成的菌丝体生物量及其中桑黄多糖、三萜及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桑枝水提物对桑黄发酵的影响,并对桑黄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培养基中添加桑枝水提物对菌丝体每100 m L发酵液生成的生物量及发酵液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桑黄菌株SH1501、SH1502、SH1503每100 m L发酵液生成的生物量分别达到0.312 g、0.183 g、0.235 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1%、107.9%、39.9%;最适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1 d,p H值6.5。  相似文献   
7.
桑叶作为"药食同源"的重要植物资源,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本文围绕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桑树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及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取方法、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展望相关研究与应用方向,为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3个不同的桑黄菌株进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特性研究及出黄阶段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SH1501号菌株在菌丝平均生长速度、长势及形态等菌丝表现上要明显优于其他菌株,最佳出黄培养条件:温度25℃、湿度95%、通风次数2次。  相似文献   
9.
桑枝基质的灵芝优质高效栽培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桑枝和棉籽壳为主要培养基,通过对灵芝主栽菌株G1不同的配方进行栽培试验和对其菌丝生长特性、农艺性状及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0%桑枝木屑、30%棉籽売、15%麦麸的配方是适宜灵芝优质高效栽培的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稻田是陆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氮库之一,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田间试验位于江苏省金坛市,在取样时试验已进行了6年。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 (CK)、施化肥 (CF)、化肥+猪粪混施 (CMF)、化肥+秸秆混施 (CSF)。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定量PCR方法测定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数量。   【结果】   在施用肥料6年后,土壤全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与CF相比,CSF和CMF处理土壤pH升高,全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养分含量升高。CK与施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不同施肥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之间有明显差别。聚类结果显示,CK与CMF处理细菌群落聚类更接近,CF处理和CSF处理细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与CK相比,CF、CMF、CSF处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 (AOB) 和铁氨氧化微生物Feammox A6的丰度显著提高,其中Feammox A6分别增长87.6%、158%和157%。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施肥过程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分布。   【结论】   施肥导致的反应底物 (NH4+、NO3–含量) 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微生物数量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不施肥与化肥配施猪粪的土壤细菌群落聚类更接近,施化肥与化肥配施秸秆的细菌群落结构更为接近。施肥对氨氧化细菌AOA数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氨氧化古菌AOB和厌氧铁氨氧化功能微生物Feammox A6的数量,特别是有机肥 (猪粪、秸秆) 提高Feammox A6数量的效果大于化肥。长期单施化肥土壤中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显著降低,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nosZ丰度显著增高;化肥配施猪粪土壤中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变化不明显,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nosZ丰度显著增高;化肥配施秸秆处理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变化不明显,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nosZ丰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