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 由中国农学会、北京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对策国际讨论会》于1993年5月26~29日在北京农业大学召开.与会的有美、英、德、俄、奥地利、匈牙利、以色列、巴基斯坦、菲律宾、澳大利亚和中国等11个国家的60名学者、专家;加拿大、罗马尼亚、印度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亦向会议提交论文多篇.会议共发表论文70余篇,会上交流近50篇.论文内容充分反映了各国专家在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旱涝灾害、冰核菌与霜冻、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2.
雨养春玉米农田耗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8年研究了春玉米在不同降水年型的耗水特征,并就肥力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降水年型的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降水年型,还是干旱年型,春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耗水规律基本是一致的,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的耗水高峰期。在降水正常年份,降水量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提高自然降水的水分利用率是本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玉米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生产潜力还有约50%的开发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北方旱地区域农田水分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自然降水和农田蒸散量。在区域尺度上,农田潜在蒸散量是半干旱偏旱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量为517 mm,最大亏缺量为968 mm,最小亏缺量为162 mm。半干旱区旱地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最大亏缺和最小亏缺量分别为274、688和-34 mm,半湿润偏旱区上述3个参数分别为157、469和-180 mm。由于降水的时空变化,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储存量也产生了区域分异,3种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在农作物不同发育期储存量的变化是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旱地作物耗水主要来源于生育期间的有效降水和播种前的土壤蓄水。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论述了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式,根据作物,土壤和气候资料,计算了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甘薯和马铃薯的作物需水量,并对这些作物的需水规律与作物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1993年5月31日~6月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室、科研处与以色列交通部农业气象研究所在京召开双边农业气象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以色列专家J.Lomas、A.Manes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以及北京农业大学的学者.双方就旱地农业与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冷害和霜冻机理及其防御技术、农业气象专家和预报系统、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现代农业气象仪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