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冀西北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的土壤性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冀西北坝上防护林退化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河北省张北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退化程度杨树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硬度。研究结果表明:1随林分退化程度的增加,土壤硬度和出现钙积层的概率均有增加的趋势。2除速效钾表现出明显差异外,不同退化程度防护林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无明显差异。3张北坝上地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其有机质为4级,磷素和氮素为6级,钾素为5级。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与碱解氮、全钾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尽管张北坝上的地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但防护林退化程度与多数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硬度的高低及钙积层的有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冀北地区白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承德市围场县、丰宁县和张家口赤城县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白桦天然次生林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赤城县黑龙山、围场县孟滦、丰宁县四岔口、围场县燕格柏,其0~10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为108.07g/kg、65.61g/kg、52.33g/kg和30.04g/kg;土壤有机碳含量有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各地区白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以表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深度的增加,土壤碳含量下降速度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3.
冀西北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退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影响冀西北坝上地区杨树(Populus)防护林退化的因素,为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对张北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杨树防护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土壤、树种及其根系分布进行了调查。防护林的枯稍率和死亡率与林木胸径、树种、土壤硬度及钙积层具有相关关系。林分平均胸径越大,年龄越大,林木枯梢率及死亡率越高;小叶杨的枯梢率和死亡率最高,青杨居中,北京杨最低,由小叶杨构成的防护林退化更为严重;土壤硬度较高、具有钙积层的土壤上,杨树的退化较为严重;杨树的根系分布土层较浅,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50cm深土层中;近50年来,受气温上升的影响,张北坝上地区气候具有日益干旱化的趋势。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的退化是气候干旱、林分年龄、土壤及林木病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杨树枯稍及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杨树腐烂病,各种因素引起的干旱胁迫及林木年龄过大导致的生长势衰弱则促进了腐烂病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防护林经营及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13,18和28a)和人工落叶松林(9,13,15和30a)地上植被层(林冠层、凋落物)的水文调控功能,为评估两种森林类型的转化对该地区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和测定分析法对林分的生物量、凋落物及其持水量的进行测算。[结果](1)不同林龄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的降水截留量均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且差异显著。(2)两种林分类型不同地上植被层的截留量均表现为:凋落物林冠层灌木层。(3)幼、中龄人工落叶松林的林冠截流量明显大于同龄的天然次生杨桦林,而近熟林,由抚育间伐导致的林分密度下降使得人工落叶松林低于天然次生杨桦林。(4)在各个林龄上,人工落叶松林的凋落物持水量均显著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其中13a落叶松为35.36±6.50t/hm2,13a杨桦林为15.79±4.85t/hm2。[结论]冀北山地大面积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具有良好的水文调控功能,其水文调控功能不低于甚至高于当地的天然次生杨桦林,对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地上植被层的水文调控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燕山山地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以河北省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和混交度等空间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均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8和0.55,孟滦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的聚集程度高于黑龙山林场;2个地区的白桦天然次生中龄林也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孟滦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32,混交树种只有2个;黑龙山林场平均混交度为0.47,混交树种达到5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