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下植被和土壤演变过程与人工林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互为因果,共同影响人工林的群落稳定性和健康水平。以鲁中南山地黑松Pinus thunberg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在调查不同发育阶段林分的群落结构、林下植被、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林生态系统随林龄变化的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以6年生黑松林最高、30年生黑松林最低,有效钾质量分数以30年生最高、6年生最低,不同林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土壤全氮和有效氮质量分数均表现为30年生最高、50年生最低,其中50年生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显著低于6年生和30年生,30年生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6年生和50年生(P < 0.05)。②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30年生最高,50年生最低,不同林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土壤脲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降低,50年生显著高于30年生和6年生(P < 0.05)。③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6年生> 50年生> 30年生,土壤微生物丰度随林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绝对优势菌群。④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多样性随林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磁化水灌溉对冬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沾化冬枣1号’和‘沾化冬枣2号’为试材,利用磁化处理的淡水和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灌溉,通过对枣吊、叶片及果实的生长和养分含量测定分析,探究磁化水灌溉对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磁化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质量,果实有机酸、维生素C、花青素含量,并且大幅度提高果实的耐贮性。(2)沾化冬枣1号经磁化(进口磁化器A400p)淡水灌溉处理,相比淡水对照枣吊长度与直径提高了11.375%和15.810%,单叶面积提高了12.418%,单果质量、含水量、果实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了23.779%、2.377%、3.650%和5.071%;沾化冬枣2号经磁化(进口磁化器A400p)淡水灌溉处理,枣吊长度与直径提高了23.602%和13.710%,单叶面积与叶片厚度提高了23.622%和13.825%,单果质量和还原糖含量提高了12.526%和12.110%。(3)利用磁化(自主研发磁化器DS-948-1)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灌溉处理沾化冬枣2号,与微咸水对照相比,果实含水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386%和9.158%。(4)灌溉水经磁化处理后,冬枣叶片矿质元素N、P、Cu含量提高(P < 0.05)。磁化水灌溉处理有效促进了沾化冬枣的枝叶和果实生长发育,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  相似文献   
3.
磁化水灌溉对盐渍化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磁化水灌溉对盐渍化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冬枣园的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盐分含量、交换性盐基、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土层深度下,与淡水相比,磁化淡水灌溉的土壤含盐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3%、19.8%和10.5%(P0.05);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与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相比,磁化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灌溉的土壤含盐量分别显著降低5.7%和8.8%(P0.05)。在3个不同土层深度中,磁化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灌溉与未磁化灌溉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全Na的含量(P0.05)。磁化水灌溉显著增加了交换性K和Ca的含量,而交换性N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的土壤深度下,磁化水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中P、Ca和Mg的含量(P0.05)。与未磁化相比,磁化水灌溉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11.5%~15.2%,且差异显著(P0.05)。与未磁化相比,磁化淡水灌溉的脲酶活性提高了10.6%,磁化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10.0%和7.0%,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磁化水灌溉能有效促进沾化冬枣园盐渍化土壤脱盐、维持土壤离子平衡、促进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提高土壤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磁化水灌溉技术在冬枣产业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泰山景区不同林分的康养效果,以泰山景区刺槐林、油松林和以桃和板栗为主的经济林3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林内TSP、PM10、PM2.5和PM14种颗粒物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林型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在8:00—18:00内4种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整体趋势基本相同,变化曲线均呈现上午高下午低的“V型”趋势,且低谷值出现于14:00左右,其中粗颗粒浓度的低谷时间早于细颗粒物浓度;(2)8:00—18:00各林型颗粒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林型不同粒径颗粒物削减率为油松林>刺槐林>经济林;(3)颗粒物所占比例与该林分的颗粒物浓度之间相关性不大,不同林分之间的颗粒物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4)颗粒物浓度变化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在泰山景区森林的建设管理规划中,可适当增加油松等常绿针叶树种比例,以充分利用其较好的颗粒物阻隔能力,这对行人游憩环境的改善、康养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心猕猴桃多年来引种栽培,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为立地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引种栽培红心猕猴桃提供栽培管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