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丰收24大豆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密植栽培是目前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栽培技术。密植栽培技术具有四大优点。一是密植栽培增加密度,扩大了绿色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合理配置,达到高产。二是适合机械化管理。三是封垄早,宜控制草荒,便于生产管理。四是增产幅度大,比常规垄作栽培一般增产达8%~10%,高达23%。  相似文献   
2.
3.
为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及有机物料利用率低而导致土壤养分贫瘠和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情况,本试验针对黑土宜板结和肥力保持等问题设置了不同技术措施,研究在玉米生育时期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及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0.13 g·cm-3和0.09 g·cm-3,浅翻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压绿肥和生物肥均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生物肥处理提高玉米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常规处理提高2.1~7.6μmol·m-2·s-1;秸秆还田和生物肥较常规施肥处理,蒸腾速率下降57%和56%;在玉米喇叭口期各处理气孔导度均小于对照,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处理气孔导度增加,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下降,说明气孔阻力的降低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有机物料还田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土壤三项比达到合理范围,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好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作物光合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中国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针对黑土开发、利用与保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长期系统研究,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哈尔滨典型黑土地区,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大豆产量与根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NPK含量的相关关系及生长期内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排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试验设测土施肥(对照处理)、测土减量施肥+C增效剂、缓释肥料、测土施肥+N分期调控4个处理。结果表明:缓释肥料产量效应最明显,增产7.2%,测土减量施肥+C增效剂低碳效应较明显,减少30%氮素同时增产1.8%。各施肥处理大豆百粒重顺序由高到低为:缓释肥料测土施肥+N分期调控测土施肥测土减量+C增效剂。各个处理间的CO_2通量平均值差异显著,N_2O和CH_4通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测土减量施肥+C增效剂处理中,碳增效剂在减30%氮的背景下提升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株和根系生长,小幅度增产同时维持作物在生育期内的CO_2呼吸效应,可作为低碳农业的推荐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及有机物料利用率低而导致土壤养分贫瘠和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情况,本试验针对黑土宜板结和肥力保持等问题设置了不同技术措施,研究在玉米生育时期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及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0.13 g·cm-3和0.09 g·cm-3,浅翻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压绿肥和生物肥均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生物肥处理提高玉米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常规处理提高2.1~7.6μmol·m-2·s-1;秸秆还田和生物肥较常规施肥处理,蒸腾速率下降57%和56%;在玉米喇叭口期各处理气孔导度均小于对照,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处理气孔导度增加,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下降,说明气孔阻力的降低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有机物料还田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土壤三项比达到合理范围,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好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作物光合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低碳农业的背景下,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大豆植株形态学指标(迪克森质量指标)与收获产量对推荐施肥(NPK)及生物炭和推荐施肥(NPK)配施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与化肥单施(T1)处理相比,生物炭与化肥混施(T2、T3和T4)处理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为3.1%~10.2%;大豆茎长、茎重和根长均大于化肥单施T1处理,而根重则无明显规律。与化肥单施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增产幅度依次在4.8%~12.1%之间,生物炭施用量与产量增幅成正比;迪克森质量指标范围在7.79~9.71之间,与产量间相关关系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决定系数为0.98。说明迪克森质量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作物长势,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的大豆最终产量和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的环境相应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木材-金属铜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本试验以杨木旋切单板为基材,利用化学镀技术,在经过精细化预处理的杨木单板表面沉积金属铜单质。主要研究了化学镀液pH值、镀液各组分相对浓度和镀液温度对于铜单质沉积量和杨木单板表面导电性能的关系,确定了理想的的化学镀铜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9.
东北中低产田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的等级、类型划分以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划分标准为高产田:粮食产量〉6000 kg·hm^-2,中产田:粮食产量4000-6000 kg·hm^-2,低产田:粮食产量〈4000 kg·hm^-2。中低产田包括7种类型:侵蚀型、易涝型、干旱型、盐碱型、风沙型、瘠薄型和低温及其它类型。提出了中低产田的治理对策与措施,分析了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为112.4亿kg(2010年)-161.8亿kg(2030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等手段进行糯质目的基因定向导入与跟踪,采用组培和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等生物技术,建立糯性小麦高效选择体系,创造糯性小麦新种质和面条麦品种,评价糯性小麦新种质在面条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