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非点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主导作用。本文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中,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设定了6种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采用三峡库区流域2002—2008年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SWAT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非点源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措施将25°、15°、6°以上的耕地转化为林地可达到较好的非点源污染消减效果,考虑库区地处贫困山区,25°以上耕地退耕还林更为经济、可行;相同区域的草地转化为林地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要远远小于转化为耕地而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应严格控制自然植被退化为耕地的现象发生,否则会严重加剧库区污染状况;库区扩大林地范围的方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可在减少坡耕地的基础上进行,该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区非点源污染。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情景下北京地区露地甘蓝土壤氨的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地甘蓝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测定农田氨挥发的方法,研究北京地区不同施氮情景下、不同施肥阶段露地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甘蓝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3周内,基肥阶段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8d,追肥阶段的氨挥发发生在施肥后7d;2)甘蓝地施用基肥至定植灌水前,各地块氨排放通量逐渐降低,尤其是第4天氨排放通量都达到最低;定植灌水后,各地块氨排放通量显著升高,且在施基肥后第5~6天(灌水后第1天)出现第一个排放峰值;3)第一次追肥(施肥与灌水同步)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1天;第二次追肥受灌溉及温度的共同影响,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3天;4)甘蓝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施氮情景下各地块土壤氨排放总量为7.789~39.324kg·hm~(-2),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情景的氨累计挥发率为5.62%~6.78%;5)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甘蓝的产量,但是过度施用氮肥不仅不会增加甘蓝产量,还会增加氨挥发量。  相似文献   
3.
非点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主导作用。本文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中,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设定了6种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采用三峡库区流域2002—2008年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SWAT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非点源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措施将25°、15°、6°以上的耕地转化为林地可达到较好的非点源污染消减效果,考虑库区地处贫困山区,25°以上耕地退耕还林更为经济、可行;相同区域的草地转化为林地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要远远小于转化为耕地而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应严格控制自然植被退化为耕地的现象发生,否则会严重加剧库区污染状况;库区扩大林地范围的方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可在减少坡耕地的基础上进行,该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区非点源污染。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