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 C 丁草胺、14 C 毒死蜱和14 C DDT在日本林蛙 (RanajaponicajaponicaGuenther)中的生物学行为。结果发现 ,14 C 丁草胺、14 C 毒死蜱和14 C DDT在 2 4h后分布到青蛙的各个器官组织 ,并分别以胆囊、小肠、小肠为它们的特异性浓集器官。与胆囊或小肠的14 C放射性活度比较 ,其它器官组织中的要小得多。14C DDT在日本林蛙中较难降解 ,2 4h后DDT母体在肝和脂肪组织中占DDT代谢物的54 6%和 88 4%。青蛙中的14 C 丁草胺、14 C 毒死蜱和14 C DDT可被丙酮提取 ,但三者之间以及在青蛙的器官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几种淡水动植物对14C-毒死蜱的吸收、分布和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4C-毒死蜱研究了5种淡水水一物对毒死蜱的吸收,分布,消长的规律。结果表明:5种生物在14C-毒死蜱的水溶液中暴露4h,均能迅速吸收^14C-毒死蜱,经过24h,5种生物对14C-毒死蜱的CF从高至低的顺序为:食蚊鱼〉石螺〉扁卷螺〉浮萍〉西洋菜。当暴露24或48h,3种试验动物对^14C-毒死啤吸收的量已达高峰。食蚊鱼,石螺和扁卷螺的CF分别为375,249.69和30。两种植物对14C-  相似文献   
3.
沙田柚果实贮藏期水分变化与枯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采后经10d预贮藏于常温室内,用^3H2O示踪,定期测定果蒂部、果皮,果肉(汁胞)的放射性比活度和果实的失重率,果汁率,组织含水量,呼吸速率及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沙田柚贮藏期间,果瓣之间,果肉和果皮之间水分是相互流动的,果实枯水时,水分从果肉到果皮的转移速度大于正常果,沙田柚果实枯水的原因可能与果肉营养物质消耗和果皮组织相对再生长同步进行有关。  相似文献   
4.
~(110m)Ag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 1 0mAg通过海水途径和食物途径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 ,牡蛎能快速并大量吸收海水中的1 1 0mAg ,在实验期间的 2 3d内 ,整体浓集系数 (CF)最高可达 2 4 67。各软组织中鳃的浓集系数最大 ( 33661 ) ,其余器官的CF按降序排列分别为 :外套膜 ( 2 31 1 9) ,>水管( 2 1 81 8) ,剩余部分 ( 1 7685 ) ,>闭壳肌 ( 991 5 ) ,壳的CF也高达 1 89。投喂标记扁藻的实验结果表明 ,牡蛎也能通过食物途径吸收环境中的1 1 0mAg ,投喂 2d后 ,仍有超过 80 %的放射性1 1 0mAg留在牡蛎体内。1 1 0mAg经食物途径进入牡蛎后 ,主要分布于剩余部分 (含性腺和胃消化腺 )  相似文献   
5.
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Sr的浓集与分布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 Sr的浓集与分布的过程 ,大瓶螺 (Am pullariagigasSpix) 4h开始便迅速浓集90 Sr并转至螺体各个部位 ,小个体各器官组织对90 Sr的浓集系数大于大个体 ,刚孵化的幼螺在 1 5min内便对90 Sr有浓集作用 ,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石螺 (Bellarnyapurificata)对90 Sr于 4h开始有吸收浓集作用 ,但其浓集系数低于大瓶螺 ,在各自积累高峰期大瓶螺的贝壳对90 Sr的浓集系数为石螺的 1 4倍。两种母螺的卵和子螺的90 Sr比活度均高于同时间两种螺贝壳的比活度 ,说明90 Sr通过母体迅速转移至子体  相似文献   
6.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的潮间带采集腹足类的滨螺(Littorinopsis sp.)、桑椹螺(Clypemorus humilis)、沟纹笋光螺(Terebralia sulcata)和瓣鳃类的畸心蛤(Anomalocardio flexuosa),于室内进行~(65)Zn和~(134)Cs的吸收积累、分布和排泄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海洋软体动物对低放射性水溶液的~(65)Zn有较大的吸收能力,且腹足类大于瓣鳃类。积累试验第9天,滨螺、桑椹螺、沟纹笋光螺对~(65)Zn的吸收率分别为32.33%、37.30%和15.14%,畸心蛤为11.95%;腹足类的3种螺对~(134)Cs的吸收率分别为1.30%,1.08%和1.53%,畸心蛤为1.39%。~(65)Zn在畸心蛤各器官组织的分布顺序为:外套腔液>鳃>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贝壳>足。排泄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动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积累按方程式y=A.e~(-λτ)的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7.
陈舜华  钟创光 《核农学报》2004,18(2):148-151
鲮鱼鱼苗摄食110mAg标记的人工饵料后排出十分快速 ,摄食 2 4h至第 7d后 ,鱼整体的放射性迅速降低约为 0h的 2 .62 % ,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很不均匀 ,其分布的比活度次序为肝>肠 >胆 >眼 >鳃 >剩余 >肌肉 ,肝脏、肠和胆最高 ,各占总体的 48.1 4% ,1 8.43.%和 1 5 .4%。110mAg从水中进入鱼体内的浓集系数 (CF)随积累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至第 1 3d上升为 2 0 8.6。排出速率相对于从食物途径的较为缓慢 ,第 1 5~ 2 8d后体内的放射性活度为 0h的 2 0 .1 %和1 6.7%。排出过程分为快相和慢相 ,0~ 2d内为快相 ,2d后为慢相 ,慢相的生物半排出期为2 2d。在积累和排泄期间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也主要积累在内脏 ,均约占总活度的 80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