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集成化的省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China)”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开发了集成化的中国省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CropWatch-Province)。系统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在县、主产区和省3个尺度上进行农情信息的监测,包括作物长势、单产、种植面积、复种指数监测及作物估产、农气分析等,对系统的技术方法、结构、功能及其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2010年系统通过“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的检测,系统具有集成化程度高、灵活性强和应用新数据等特点。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灵活定制,通过集成化开发可以独立完成从数据预处理、科学计算、信息提取到结果输出的全部任务,并将包括HJ-1在内的一系列新数据应用于农情信息的获取。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建设期秭归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好地把握水库建设期三峡库首地区土地资源变化情况,以秭归县为试验区,利用1992、2002、2007年多源多时相融合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3个时期1:50 000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众多非自然因素作用,秭归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1992-2007年间园地面积比原来增加248.14%,旱地面积减少20.32%,乔木林减少0.59%,草地减少8.04%,人工表面面积增加141.84%,水体面积增加90.86%;园地、旱地、人工表面、水体等地类在1992-2002年和2002-2007年2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使用转换矩阵分析地物类型转换背后的驱动因素作用;根据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数的计算结果,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把握土地利用动态演替规律,为后期水库管理运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HJ-1A/1B数据的冬小麦成熟期遥感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获取作物成熟度信息,制订收割顺序,是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课题,目前的作物物候监测在空间分辨率和预测的时效性上尚无法满足精准农业的要求。以山东禹城市为研究区,选取观测点,分析冬小麦成熟期临近过程中水分和叶绿素的动态变化,获取基于遥感监测小麦成熟期的依据。以HJ-1A CCD数据构建的植被指数来反映作物绿度的变化,以HJ-1B IRS数据构建的归一化水指数来反映作物含水率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冬小麦成熟期的遥感预测模型,实现了禹城市冬小麦成熟期的遥感监测。小麦成熟期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预测与观测小麦成熟期的先后顺序较为一致,在以误差小于1 d作为成功预测衡量标准的情况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为65%。提出了使用HJ-1A/1B数据开展冬小麦成熟期预测的模型,而使用不同时相遥感数据预测成熟期的通用模型将成为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