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是学习的两大重要原理,对于包括犬在内的各种动物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发现、相关原理及在训犬中的运用做探讨,以期为犬的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鸡(Gallus gallus)脚重性状为鸡产业中的重要经济性状.为了揭示鸡脚重性状的遗传基础,寻找可用于鸡脚改良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核心群京海黄鸡为实验动物,测定其脚重,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检测与脚重相关的SNPs.共检测到16个与脚重相关的SNPs位点,其中13个集中分布在4号染色体上72.8~77.9 Mb区域;2个SNP位点rs475641139和rs475548810达到5% Bonferroni全基因组显著水平(P<5.5E-07),其余位点达到全基因组潜在显著水平(P<1.1E-05).筛选每个SNP周围1 Mb区域内的基因,共找到9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并使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数据库对9个候选基因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参与的生物学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氢蝶啶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 deductase,QDPR)基因、LIM域结合蛋白2(LIM domain-binding protein 2,LDB2)基因、类184B家族(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184 memberB,FAM184B)基因、复合信号免疫球蛋白J结合蛋白(recombination signal binding protein for immunoglobulin kappa J region,RBPJ)基因、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2,FGFBP2)基因、富亮氨酸重复蛋白5(F-box and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5,FBXL5)基因、胆囊收缩素受体A(cholecystokinin receptor type A,CCK1R)基因、肌动蛋白互作蛋白1 (WD repeat containing protein 1,WDR1)基因和类桶状蛋白4(tubby like protein 4,TULP4)9个基因和4号染色体72.8~77.9 Mb区域可能为影响鸡脚重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和潜在功能区域.本研究为鸡脚重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中加入迷迭香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试验将120只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2、3、4、5组肉鸡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100、200、300、400、500mg/kg的迷迭香提取物,试验为期6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3、4、5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1、2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 <0.05),4、5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 <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1、2、3、4、5组的CD3+、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GSH-Px、血清T-AOC显著升高(P <0.05),肝MDA、血清MDA显著降低(P <0.05)。与1组相比,2、3、4组的肝GSH-Px、肝T-AOC、血清GSH-Px显著上升(P <0.05),肝丙二醛(MDA)、血清MDA、血清T-AOC显著下降(P <0.05),5组肝GSH-Px、血清GSH-Px...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损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引起许多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本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高达100%,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在过去的文献中也有小鹅、雏鸭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报道,其发病之急,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SOE-PCR构建膜表达型二硫键捕获型单链三聚体(dtSCT)真核表达载体,肌肉免疫4~5周龄NOD母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InsB15-23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频率。结果表明:dtSCT组NOD小鼠的外周血中InsB15-23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为1.93%±0.55%,与空质粒对照(0.22%±0.11%)有极显著差异(P0.01);脾脏中InsB15-23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为0.83%±0.31%,与空质粒对照(0.37%±0.20%)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膜表达型InsB15-23H-2Kd dtSCT分子在小鼠体内得到表达,且具有类似天然pMHC I复合物的功能,能够为InsB15-23特异性CTL细胞的活化增殖提供第1信号。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就是指游离氨基酸(FAA)的吸收,虽然上个世纪50、60年代积累了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驳斥这一观点(Adibi.Phillips,Matthews等,1968),但由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观点根深蒂固,肽吸收的观念依然不被人们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学、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一些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犬的灵敏嗅觉是其开展嗅觉作业的基础,在嗅觉作业中如搜毒、搜爆、检疫科目训练,涉及气味联系、气味分化、信号植入、示警方式等内容.气味联系、气味分化是犬嗅觉作业训练的重点环节,其效率直接决定了科目训练的整体效率.同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发现,利用网球感染、气味棒装填实物建立犬的气味联系、气味分化、信号植入的方法,学生较难理解,训练步骤烦琐、多人同时操作场面较为混乱,影响学习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兴趣小组在分析网球感染、气味棒装填实物训练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性开发设计辅助工作犬嗅觉作业训练工具——嗅闻墙,并构建基于嗅闻墙的训练方法.嗅闻墙的核心设计是墙体规则分布较多且具有一定间距的气味散发孔,通过双面卡盘内外螺纹管与能够自由拆卸的载物瓶相连,实现对犬的嗅闻行为高频强化,解决气味残留对再次训练造成的干扰.基于嗅闻墙构建的工作犬嗅觉作业训练方法,大体上包括四步:诱导并增强嗅闻气味散发孔行为、增强犬嗅闻目标嗅闻物的行为、示警反应训练、手势或口令信号植入.  相似文献   
9.
一、调教犬扑人行为的方法概述 (一)厌恶刺激法 厌恶刺激法是指在犬扑人时,训练者施予厌恶刺激,通过厌恶刺激与扑人行为关联,使扑人行为减弱甚至消失.由于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犯错误要受惩罚"的普遍逻辑认知,厌恶刺激法成为广大初学者首先尝试的方法.该方法在使用时需要把握刺激的强度,强度过大容易破坏人与犬的亲和,强度不足可能会让犬误以为成功获得主人的关注,从而反向增强犬的扑人行为.即使经验丰富的训练师能够准确把握厌恶刺激的强度,也有可能会引起犬主的不满;此外,该方法不应与厌恶刺激施予者相关联,否则犬在厌恶刺激施予者在场时不会出现扑人行为,但在施予者不在场时可能会出现扑人行为;最后,厌恶刺激施予的时间点必须把握准确,应在扑人行为发生的那一刻施予,超前或滞后施予厌恶刺激可能会让犬建立非目标性联系.因此,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训练师来说要慎用该方法,即使经验丰富的训练师也要提前与犬主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0.
1978年首次报道了犬细小病毒病,病原为犬细小病毒2型(CPV-2)。回溯血清学调查显示,CPV-2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洲的犬群中即已出现,随后迅速传至日本、澳大利亚及美国。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该病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通过粪-口途径有效的传播,所以细小病毒能够被广泛传播,加之其治愈率为70%左右,非经治疗的成活率小于5%,严重威胁养犬业的发展,因此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犬细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