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传统农业喷灌方式需要人工巡检,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人力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人为管理不精确等问题。【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套基于全方位360°旋转喷灌喷头的智能喷灌管理系统,运用Douglas-Peucker算法对传统喷灌喷头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结合MQTT通信和树莓派、Arduino、传感器进行了云平台设计。【结果】该系统可以提供智能喷灌服务,以“X形”沿边界喷洒,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全覆盖喷洒作业,并可以对特定地点进行实时监控与操作。【结论】通过系统化智慧农业服务,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有效解决了城市绿化的相关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土壤污染,促进了物联网与农业的深度结合,推动了农业灌溉系统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确运城市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未来该市灌溉用水的科学配置提供基本参数。基于运城市域内13个气象站点的长期观测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结合有效降雨量和作物系数等参数,计算分析了运城市近50 a冬小麦与夏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冬小麦和夏玉米年灌溉需水量整体均呈现波动式降低的变化趋势,整体降低幅度分别为-0.7和-2.1 mm/(10 a)。冬小麦在4月和5月的灌溉需水量较多,分别为80.5 mm和108.4 mm;夏玉米则为8月份的灌溉需水量最大,约为85.3 mm。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灌溉需水量都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递增的趋势,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变化范围处于283.6~336.8 mm,夏玉米则为165.4~253.9 mm。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汽压差与太阳辐射对运城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较大。运城市冬小麦与夏玉米灌溉需水量在时间上呈波动降低趋势,在空间上则由东向西逐步递增;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显示运城市的气候正在朝暖湿化方向发展,未来灌溉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应当予以充...  相似文献   
3.
近10a黄土高原地区NDVI变化及其对水热因子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基于SPOT-VGT NDVI数据集和黄土高原气象资料,应用最大化合成法和Kriging插值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过程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期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增速为9.9%/10a,NDVI在旬、月和季尺度的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8月份达到最大值,2月为全年的最低值。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响应的最优尺度为月尺度。黄土高原地区NDVI在旬、月尺度上与温度的相关程度强于降水,而季尺度上与降水的相关程度强于气温。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并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牛筋草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牛筋草炭疽病病原菌菌株NJC-16,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牛筋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eleusines。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生长无显著差异;在供试碳(氮)源中病原菌对淀粉和酵母粉的利用效果最好;生长最适pH为6~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菌株NJC-16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牛筋草防效最佳,接菌21 d后牛筋草发病率为83.2%,鲜重防效达73%,对稗、马唐、千金子、反枝苋、大巢菜的生防效果较差。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安全。综上所述,菌株NJC-16有开发成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BCR提取法对以污泥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泥热解前后Cd、Cr、Cu、Zn、Ni、Pb的不同形态含量.结果表明,污泥中Zn的含量最高,Zn和Cu的含量超过了污泥农用标准.热解可使污泥中的可溶解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转化为性质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在此基础上,利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IR)对污泥活性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得出花生壳添加量为20%,热解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出来的活性炭风险最小.同时证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大,在利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北省水稻田恶性杂草稗草上的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资源和开发生物除草剂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稗草病害样品进行分离,结合形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用人工接种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从53份自然发病的稗草样品中分离到86个菌株,共鉴定出7个属的13种真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数控车床四工位刀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面向数控车床刀架的常见故障现象,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提出了具体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BCR提取法对以污泥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泥热解前后Cd、Cr、Cu、Zn、Ni、Pb的不同形态含量。结果表明,污泥中Zn的含量最高,Zn和Cu的含量超过了污泥农用标准。热解可使污泥中的可溶解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转化为性质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在此基础上,利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IR)对污泥活性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得出花生壳添加量为20%,热解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出来的活性炭风险最小。同时证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大,在利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一种评价光合细菌调水作用的实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一群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作供氧体和碳源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细菌的总称。光合细菌能有效利用水体中过剩的有机物作为自身繁殖的营养源,间接增加溶氧,稳定水质,可作为水产养殖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