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鱼骨)(H.machlatucs Bleeker)隶属鲤形目、鲤科、(鱼骨)属,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为长江流域江河湖库野生中小型名贵鱼类,其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推广这一优质养殖品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从2002年开始引进花(鱼骨)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连续3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花(H.machlatucs Bleeker)隶属鲤形目、鲤科、鱼骨属,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为长江流域江河湖库野生中小型名贵鱼类,其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推广这一优质养殖品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从2002年开始引进花鱼骨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连续3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15亩,池塘面积过小,水体的缓冲能力差,溶解氧不足,养殖单产不易提高;池塘面积过大,管理相对困难,也不利于提高单产。所选池塘要求东西走向,环境安静,四周无高大树木和建筑…  相似文献   
3.
将电磁微波共轭杀青工艺应用于乌龙茶杀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电磁杀青滚筒温度、转速以及微波磁控管开启个数、微波杀青带速等因素对乌龙茶杀青叶理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微波共轭杀青较佳工艺参数为:高温滚筒杀青温度310℃,滚筒转速为10 r·min-1,低温滚筒温度150℃,配套微波杀青,微波电磁管开启6个,输送带带速为0.14 m·s-1,且共轭杀青最佳含水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4.
铝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茶树中铝的含量和分布、茶树对铝的吸收和运输,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铝对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总糖、香气和叶绿素等主要化学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下建议:应在茶树耐铝、抗铝机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铝在茶树体内的跟踪研究;对主要化学品质成分构成的微观再现研究;对不同茶类引起铝作用差异的研究;茶叶中铝对人体影响恰当的安全性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5.
光照是决定乌龙茶高香醇厚品质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多次间歇LED光照射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白光进行多次光照射处理试验,以全程无光照为对照(CK),通过设计3个不同次数LED光照射试验组,第1次摇青前进行第1次光照射为(S-1),第2次摇青前进行第2次光照射为(S-2),第3次摇青前进行第3次光照射为(S-3),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香气组分测定以及感官品质审评。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S-2和S-3处理铁观音毛茶中的呈苦涩味儿茶素组分总量分别降低了29.6%、24.4%,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分别提高了20.5%、15.4%,毛茶酚氨比减小;适度增加LED光照射次数有利于铁观音毛茶呈花果香气味的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相对含量的积累,其中S-2处理效果最佳,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6.28%、62.51%;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S-2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9.88),CK得分最低(-3.48),与4个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排序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建设乌龙茶全天候工厂化连续化加工生产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雨水青的光响应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乌龙茶阴雨天难制茶,茶叶品质低的问题,试验以LED蓝光为萎凋光源,通过设置5个不同萎凋温度,探讨LED蓝光对雨水青萎凋过程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和理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光照的CK,LED蓝光萎凋有利于提高乌龙茶雨水青的净光合速率、萎凋叶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能降低酚氨比,提高毛茶品质。其中LED蓝光在萎凋温度为30℃和35℃时,雨水青光响应较好,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温度的处理,萎凋叶生化品质较优,毛茶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不仅加速了在制叶萎凋进程,而且促进了乌龙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水仙和肉桂2种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变化以及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肉桂香气前体物质总量是水仙的0.80~1.93倍,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水仙β-樱草糖苷酶基因平均相对表达量(1.10)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1.90),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鲜叶,做青过程中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54)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0.76),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鲜叶比较未达到显著水平,做青结束后达到显著水平.水仙2个基因和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及各糖苷成分含量变化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白茶压饼过程各工艺关键点对白茶品质形成影响及作用机制,将白茶压饼过程分为瞬时蒸汽高温高湿ZQ、模拟压饼时湿闷状态SM、压饼力作用YS、压饼力作用后长时烘干YB作用,探讨白茶压饼过程各关键点ZQ、SM、YS、YB处理中白茶制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ZQ、SM、YS、YB处理对白茶外形由松散变为紧实作用效果显著,容重比原始样增加1.0~1.5倍;ZQ处理是影响色泽的重要工序,降低氨基酸含量,散发青气;SM处理促进蛋白质水解,积累氨基酸,大幅度提高茶红素含量;YS引起茶多酚下降,茶汤浓度增加,滋味转鲜爽;YB处理茶多酚大幅度提高,香气由青、杂转化为陈、药香味,滋味变浓醇,是白茶饼特征香气,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9.
沙棘叶茶作为风味独特的低咖啡碱代用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速溶沙棘叶茶粉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探明速溶沙棘叶茶粉工艺生产茶水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最佳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40min、茶水比为1:10,添加20%β-环状糊精,制得滋味醇和,香气明显,茶汤透亮,感官品质评价上佳的速溶茶粉,其中总黄酮含量达1.61%,水溶多糖含量为4.02%,咖啡碱含量为O.33%。  相似文献   
10.
<正> 现今,国际食品市场上卖假货和掺假现象十分普遍,手段也越来越巧妙,伪造商们常以廉价的人工合成品冒充天然制品,充斥市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从中牟取暴利,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这些赝品有时伪造得非常隐蔽,关键成分的化学结构模仿得与天然品的几.乎完全相同,以致化学分析方法失去鉴别的能力,然而却逃不出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