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冷冻冷藏库传统除霜方法高能耗、冷库温湿度波动大等缺陷,通过设计系统除霜结构,完善控制策略,研发了一种智能除霜方法。复合加热循环除霜采用时间—压差联合智能控制策略界定最佳除霜点,配备排管辅助制冷技术,基于欧姆龙PLC高精度控制系统使各设备协同完成除霜过程。对复合加热循环除霜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除霜方法的工作性能及能耗情况。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电加热除霜,复合加热循环除霜过程冷库温度波动减小3.8℃,相对湿度波动降低21.1百分点,除霜时间缩短14 min,系统除霜节能率达34.5%。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与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的最大难题就是农民的增收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民增收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与城镇化水平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把二者的关系数量化,从而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安徽农民增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应用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寻找其根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閫夊彇浜嗗嚑涓緝涓洪噸瑕佺殑褰卞搷鍥犵礌浣滀负鍒嗘瀽闂鐨勫垏鍏ョ偣.搴旂敤鏈夊叧鍐滄皯鏀跺叆鐨勫巻鍙叉暟鎹拰鐜扮姸杩涜瀹炶瘉鍒嗘瀽,瀵绘壘鍏舵牴婧?鎺㈣褰卞搷鍐滄皯鏀跺叆鐨勪富瑕佸洜绱?骞跺湪姝ゅ熀纭€涓婂濡備綍澧炲姞鍐滄皯鏀跺叆鎻愬嚭鐩稿簲鐨勬斂绛栧缓璁?  相似文献   
5.
杂交桑品种的育成和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成为广东、广西蚕区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桑品种,为近年来广西蚕桑业的迅猛崛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杂交桑引进到浙江栽培的近20年来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笔者以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杂交桑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许多蚕农以及部分蚕桑技术人员对杂交桑的偏见;  相似文献   
6.
间歇热处理抑制热伤害提高黄瓜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间歇热处理抑制黄瓜热伤害及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38℃热水为介质,分别对黄瓜进行连续处理60 min(H组)、及每连续处理10 min便放到常温水(20℃)中回温的间歇处理(I组),其中I组总有效热处理时间为60 min。处理后将所有黄瓜转移到温度12℃、相对湿度90%的冷库中贮藏15 d。测量了热处理过程中黄瓜内部组织温度分布;记录了贮藏期间黄瓜某些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指标的变化,如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等。结果显示,与CK组(不做任何处理)相比,H组有较高的呼吸强度、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及较低的硬度,表明H组出现了热伤害现象,同时H组和CK组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0.05)。贮藏结束时,H组呼吸速率、硬度、相对电导率分别是CK组的1.19倍、92%及1.13倍。I组在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均表现较佳。贮藏结束时,I组呼吸强度、失重率、POD、CAT、SOD活性分别是CK组的80%、55%、1.41倍、1.67倍及1.24倍。此外,通过对黄瓜内部组织温度的动态分析得:热处理过程中黄瓜组织所达到最高温度及在该温度下连续时间是造成黄瓜热伤害的内在因素;具有较快温度变化的热处理前期是黄瓜产生热处理保鲜效果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