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土鸡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通常农户零星散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新起的规模化养殖土鸡技术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养殖经验,对土鸡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一浅析,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21个干辣椒品种的始花期,测定植株主茎自上而下数第三片已完全展 形味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之间,水分利用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偏正相关,水分利用率与蒸腾速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偏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MODIS_EVI图像时间序列提取作物种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作物种植模式对于高效、可控农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种植模式信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华北平原为试验区,收集了2003年全年每16天合成的MODIS_EVI时间序列图像,从种植模式的MODIS_EVI时间谱分析入手,提取了表征冬小麦及其后茬夏玉米与其他同季生长作物物候差异性特征,分析表明返青期和峰值时期对冬小麦提取贡献最大,而峰值时间和大小以及表征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时生物量累积差异的参量(偏斜度)对玉米提取贡献最大.建立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提取模型,各省17个县的抽样表明,冬小麦的总体提取精度为88.38%最后形成了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和小麦─其他种植模式的分布图,与作物熟制气候分布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土鸡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通常农户零星散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新起的规模化养殖土鸡技术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养殖经验,对土鸡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一浅析,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及时准确地估计区域冬小麦产量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冬小麦主产区2001—2018年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县域产量,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估产模型,并与传统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模型对比,研究不同模型的估产性能,分析不同特征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评估模型的提前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全部数据的LSTM模型精度最高,平均R2为0.853,平均NRMSE为7.22%。与DT、RF和SVR模型相比,LSTM模型将R2提高了0.324、0.088和0.028;2)光合作用相关的地面下行长波辐射(R2 0.737)、近地面气温(R2 0.747)、地面下行短波辐射(R2 0.735)和降水率(R2 0.681)超过了其他单一特征的估产能力,在单一特征的基础上增加特征的数量将进一步提高估产的准确性。气象数据、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对估产的贡献依次降低,当同时使用这三种数据时估产准确性最高(R2 0.866、NRMSE 7.00%)。3)小麦生长周期从10月8日至次年6月10日,8 d一个时相,合计32个时相数据,基于三种数据源的LSTM模型预测产量的能力在1~6时相增加,在7~19时相趋于平稳,在20~29时相再次上升,30~32时相基本保持稳定不再增加。当使用前29个时相的数据时,LSTM模型可以提前24 d获得最大的产量预测精度(R2 0.873、NRMSE 6.90%)。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不仅估产精度较高,而且能够实现提前预测产量,可为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活动提供高效可靠的大面积冬小麦估产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辽阳市国家临储玉米的现状出发,介绍了辽阳市在粮食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粮食质量管理上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