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9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STS的教育观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学的简称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观。旧的教育观是一种专业化、系科化的演式 ,其主要特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割裂 ,科学技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脱节 ,其结果是学生的片面发展。STS的教育观则截然相反 ,它是交叉学科的范式 ,其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和整体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结合 ;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养 ,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公民。所谓科学技术素养 ,不仅指能理解基本科学技术的术语和概念 ,能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指能真正地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3.
稀土农用技术开发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试验资料分析,认为把稀土掺到复合肥中或用其它方式直接施入土壤不是稀土农用技术开发研究的方向,这不但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重金属环境的危险,传统的集中施用稀土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农业技术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农业技术生态规范与技术生态决策的内容。只有通过教育 ,发扬生态文化 ,才能把技术生态的规范落到实处 ,正确实施农业技术的生态决策。在农技推广工作中 ,只有重视农业技术生态 ,才能把农业技术的负效应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合肥→芜湖→屯汐民航机的飞行条件,用手相机对地面进行了倾斜摄影。所得的象片可以成功的用来判读皖南山地黄红壤区的地形、地质、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的发育,以及山地土壤利用等方面的特征,从而能获得对该地区土壤景观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CMC 体制是现代绿肥耕作制的简称。它的内容是用绿肥和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间、套、插、混作,并用绿肥盘青做追肥利用,大致相当于一般所谓的粮肥间作制,但粮肥间作这个名称不能反映它的全部内容,为简便起见,用几个字母表示,称它为 CMC 体制,字母 C 表示农作物,M 表示绿肥,CM 表示半绿肥作物。CMC 体制广泛的利用绿肥和农作物组成粮肥共生的复合群体,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在我国古老的农作物间、套、混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在耕地资源全部被利用以后,农业生产向纵深发展,在多熟制条件下如何维持土壤系统生态稳态的要求。实践己经表明,  相似文献   
7.
教育人类生态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生态学和教育人类学业的联盟和交叉,产生了教育人类生态学的学科新概念。教育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关系、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及控制途径的科学。其理论依据是生态学中的“边沿效应”高活力论,要求受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具有知识整体化、综合化的观念并使自己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宦游笔记》中云:“刺梨,形如棠梨,多芒刺,不可触,渍其汁,用蜜煎之,可作膏,正不减于栌梨也。花于夏,实于秋,花有重瓣重台之别,名为送春归。密萼繁英,红紫相间,植之园林,可供观赏”。这里所指的刺梨,又叫文先果,缫丝花等,是一种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的果实,应和《纲目》中提到的刺藜区别开来。刺梨是一种灌木,遍布在我国的亚热带丘陵地带,在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江苏、浙江、福建诸省的田野中野生很多,是当地一种著名的健胃消食、滋补强身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刺梨栽培很少,主要用于观赏和药用,但最近才了解,刺…  相似文献   
10.
熵概念在土壤学和农学中的应用,是新兴学科《系统土壤学》的任务,为土壤肥力和农业系统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评判指标,现根据接触到的文献,简单介绍一下实际应用和检验的情况。1989年河南农科院土肥所李宝贵最早发表研究论文(得到北京农大土化系陈伦寿、毛达如两位教授支持,农村生态环境,1989年3期),报导应用土壤熵概念对河北曲周县不同土壤试验资料整理计算结果,指出土壤熵的提出为确定系统土壤学对象提供了认识的基础,熵级指标和陈最早公布的结果一致。同期河南大学地理系马建华在自然地理土壤地理卷上发表论文引用土壤熵公式分析土地系统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