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州松材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广东惠州市作为国家级松材线虫病治理工程试点项目的主要工程区,以控制、压缩、扑灭松材线虫病灾害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的疫情监测、检疫封锁、疫木清理和除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诱杀(应用引诱剂)防治、病区林木更新改造等措施。在3a工程期内扑灭6个镇的疫点,发病松林面积减少了28.9%,松树发病死亡率下降了48%,大部分病区松树枯死率被控制在0.03%以下。  相似文献   
2.
楠竹线盾蚧[kuwanaspis Pseudo-leucaspis(kuw.)]是毛竹(楠竹)实生林的重要害虫,寄生在竹杆上。我所毛竹实生林中被害株率80%—90%;严重受害竹8—10%。寄生严重竹株的虫口密度为每平方厘米93头。一般为30—40头。雌雄性比为1:0.35。毛竹受害后长势减弱,竹面变褐,重者整株枯死。原记录于日本,我国台湾及大陆亦早有发现,以后曾输入欧洲、北美等地。徐天森报导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曾发现。我们于1981—1983年对该虫进行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溶剂型木器涂料中13种有机溶剂含量的方法。以丙酮稀释样品,正庚烷为内标物,同时检测样品中13种有机溶剂含量。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0.74%~10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32%~1.22%之间。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是一种检测溶剂型木器涂料产品中有机溶剂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使用1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药液防治松树枯死木中的松墨天牛效果显著,经林间对84株马尾松枯死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对松墨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杀伤力极强,施药后第15天检查,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平腹蜂(Anentatu chspar)是马尾松毛虫卵期的主要寄生蜂。1983年我们在广西来宾县马尾松林内调查,卵粒寄生率为32.1—40.4%,加上黑卵蜂等天敌的作用,卵粒寄生率高达77.7—95.4%。可见它们是控制松毛虫群体数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16%虫线清乳油防治松墨天牛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通过使用1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药液防治松树枯死木中的松墨天牛效果显著。经林间对84株马尾松枯死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对松墨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杀伤力极强,施药后第15天检查,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运用集聚度指标法、方差分析和t检验法,对近年来在广东省危害严重的松针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gag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松针突圆蚧的年龄结构很不整齐,雌雄性比不大;它的种群空间分布型属集中分布,其原因包括该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因素。在轻度受害和严重受害的地方,种群在树冠、中、下3个部位的分布差异不显著;而在受害中等的地方,虫口密度在树冠上部较大,在中、下部则较小。提出了具体的抽样方法并编制了抽样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正> 两色绿刺蛾(Parasa bicolor walker)是毛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1978年柳州地区林科所150亩毛竹林发生两色绿刺蛾为害,林间幼虫大量罹病死亡。虫尸经分离、提纯鉴定,其病原体为一种颗粒体病毒。这种病毒为我国首次分离获得,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一、感染症状幼虫被两色绿刺蛾颗粒体病毒感染后,体节略肿胀,体色由紫黄渐变灰白色,不食不动,死后虫体液化,流出乳白色的脓液。脓液中含有大量的颗粒体病毒。二、病毒形态提纯的颗粒体病毒样品以金属铬进行投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模式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2~2004年连续3年对松材线虫病治理区进行全面、及时、彻底清除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及健康松树上的枯死侧枝;清除治理区范围内松墨天牛的一切孳生材料;在架放松墨天牛诱捕器的同时,结合设置诱木诱杀天牛成虫和诱集成虫产卵,并在天牛成虫羽化出木前清除诱木。通过2002年的除治,治理区内当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三以下;通过2003年的除治,当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通过2004年的除治,当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首次对治理措施中清除衰弱木和健康松树上的枯死侧枝以及在林间设置天牛产卵诱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验收松材线虫病治理项目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制开发的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在福建、广东等地的试验表明,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119.3头松墨天牛,其中46.5%为雌成虫,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37.8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5~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3倍。该引诱剂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数量较多。目前FJ-MA-02引诱剂已在各地推广应用,从2002年开始,FJ-MA-02引诱剂已在重庆、广东、安徽、湖南、山东以及云南等省市推广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