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市发展特色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因素。笔者通过对产业现状、制约因素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吉林市位于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属长白山区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有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年降雨量650~750mm,年平均气温3~5℃,1月份平均气温-18~-20℃,极端低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1~23℃,极端高温40℃.无霜期115~140d,日照2 300~2 500h.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着特定的果品生产类型,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吉林市果树场玉米深加工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模式、配套工程技术及综合效益,指出多层次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种养加良性循环及3个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吉林市果树场玉米深加工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模式、配套工程技术及综合效益,指出多层次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种养加良性循环及3个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现  相似文献   
6.
1现状吉林市人工栽培食用菌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从采集野生菌到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成功过渡,食用菌产量逐年提高,品种逐步增多,已成为吉林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市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是以木屑为原料的黑木耳、灵芝、元蘑、滑子蘑、平菇、香菇等品种。2012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在42494吨,总收入达到160503万元。  相似文献   
7.
乌塌菜的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塌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2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塌菜、黑菜、塌棵菜、太古菜、塌地菘等,是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其原产我国,在长江流域栽培广泛,具有适应性强、易于管理、营养丰富、味甜鲜美、色泽浓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是食用与观赏兼备的优良蔬菜品种之一。因其极耐寒,适宜在北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冷资源是相对热量资源不足而提出来的。吉林市冬季寒冷,热量资源相对不足,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维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不利的因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热量不足(也就是冷凉)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就会给人类带来财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有18个省区放养柞蚕,从柞蚕地理分布划分为4个柞蚕区.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为第一产区,平均年产量约占全国柞蚕总产量(4万吨左右)的80%以上.我国加入WTO后,过去国际市场制裁中国的"多维协定"、"纺织品出口配额"将逐步取消,柞蚕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由于柞林蚕场保护和利用不合理,我国老蚕区柞林蚕场土壤沙化严重、柞树叶质量差、病毒污染重、繁种质量低.建国后,柞蚕种繁育基地发生两次大的北移,第1次是由辽宁省丹东市移到辽宁省西丰县,现又由辽宁省西丰县移到吉林省.目前,吉林省的柞蚕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的柞蚕种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