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除香蕉(含芭蕉)、柑桔和苹果外,全球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男外七大类水果,葡萄、梨和桃(含油桃)等三大类水果2012年收获面积和产量双双下降,而菠萝、番木瓜和山竹、柱果与番石榴等三大类水果收获面积和产量双双增长,梅与李收获面积增加,但产量减少。其中,菠萝、番木瓜和山竹、杞果与番石榴这三大类水果收获面积和产量均双双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
2008年冰雪灾害对重庆柑桔产业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重庆市20个柑桔栽培区县在2008年冰雪灾害中的受影响情况,提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以为今后重庆柑桔产业发展和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枳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譸oncirus trifoliate (L.))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pH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柑橘砧木枳橙苗的生长及植株光合效应的影响。试验选定3个pH范围(pH 5.5~6.5, 6.5~7.5, 7.5~8.5)和接种摩西球囊霉为试验因子,共设6个处理组合,以不同pH条件下未接种摩西球囊霉为对照。采用单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10次。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能有效地侵染枳橙植株,菌根侵染率65%以上。试验还发现,处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和株高、生物量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同时,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处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增强了宿主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均能显著提高柑橘的光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化枳橙根际微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及其混合菌剂接种无菌根枳橙幼苗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枳橙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根系形成了40%~70%的菌根侵染率;菌根枳橙的苗高、地茎、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等营养生长显著增加;AM真菌对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根区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接种AM真菌增加了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接种菌根的根际土壤中,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且N、P含量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枳橙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pH及养分特性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着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5.
以枳橙Citrus sinensis×Poncirus trifoliata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5.5~6.5,6.5~7.5,7.5~8.5)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枳橙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均能有效地侵染枳橙植株,菌根侵染率在65%以上;接种处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株高、生物量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接种植株;接种AM真菌增强了宿主植物对碱性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号召,科学规划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2016年,由市农委与市经信委、供销社合力组织了全市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确定了全市50个重点项目,试点产业涉及农业生产、管理、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协作。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渝北区玉峰山镇葡萄栽培管理中的综合应用2个典型案例。提出重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对策建议:科学研判,合理规划;政府引导,示范带动;整合资源,综合开发;融合发展,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发展实际,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产业基础上建立的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2008~2009年累计在三峡库区的江津、长寿、开县等十余个沿江柑橘重点区县共计推广6700hm2,合计增收节支1.2亿元,解决了2万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效果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蔬菜是重庆市直辖后发展最迅速的农业产业,也是重庆市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最高的农业支柱性产业。随着居民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重庆市蔬菜产业必须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强化政府扶持和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着力推进蔬菜品牌建设、加快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是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涉及6个区县、12个乡镇的480家农户对10种不同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调查,利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分析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以期探讨科技进村入户的途径和方式,并结合客观实际总结提炼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栽培的龙眼常见病害有8种:鬼帚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煤烟病、根腐病和红粉病。其中鬼帚病是病毒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煤烟病、根腐病和红粉病是真菌病。简述这些病害的病原菌、典型症状,总结其防控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