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16篇
园艺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修复中解决民用能源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东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不科学的取能形式有直接关系,该区的水土流失是“烧”出来的。如何解决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才是保证生态自我修复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典型调查表明,薪柴的需求量与户数的增长呈对数关系。据产柴统计,只能满足该区1985年的生活标准用能需要。为此提出辽东山区农村能源建设技术体系一沼气利用技术+秸秆气化技术+节柴炕灶建造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各种技术措施实施后节柴总量可达到 167.54万t,相当于1995年典型区需柴总量的74%。实施新能源技术不仅减轻了人畜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林地面积增加,促进植被的进展演替,并且水土流失也基本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多年生(PC)和一年生(AC)植物对土壤水分入渗率的影响,韩国土壤学家W.K.Jung等在美国密苏里州Centralia北部进行了种植制度对黏土水分入渗率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12 a后,PC比AC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C的初始含水量和电导率比AC低,而水分入渗率较高。干草作物处理与AC各处理及PC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水分入渗率,初始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水分入渗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电导率与通过饱和导水率估测的入渗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对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实行一事一议和上限控制 ,每个劳力每年承担劳务数量不得超过 1 0个标准工作日 ,对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 ,每人每年不得超过 1 5元 ,这些有限的提留只能用于必要开支”的政策出台 ,对传统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提出挑战 ,其组织形式受到冲击。如何适应新形势 ,正确处理好减负与发展的关系 ,调整相关政策 ,是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政策问题。因此应注重研究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结合 ,发挥政府的组织宏观协调作用 ;加大“四荒”使用权的出让力度 ,把水土流失治理推向市场 ,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 ;积极推行招标制 ,逐步走向社会办水保的道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 ,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行政 ,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人为水土流失发生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坡地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种植尤其是陡坡耕地种植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根源之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极大。在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退耕还林坡地发展林下药材和林下山野菜(刺龙牙)种植模式,对基本农田实施中药材植物种植、食用菌种植、绿色水稻生产等高产高效经营模式,解决了坡地种植问题,使坡地在迅速恢复植被的同时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辽东山区水保生态修复中生态移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发挥生态的自我繁衍和修复能力,可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移民是生态脆弱区长远得到保护的需要、治本之策,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生态移民实施的模式主要有区域性农村居民点整体迁移,实现无人区管制的模式、缩并零散村屯,建设中心村的生态移民模式。移民搬迁政策性极强,不可避免会出现移民安置、耕地占用及恢复发展等问题。地方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保生态移民的顺利进行。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其相关政策是确保生态移民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风蚀沙化土地的发展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省土地沙化区总面积 41 0 6万hm2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 ,该区受风蚀危害的面积达 193 3 3万hm2 。风蚀造成耕地、草场退化沙化 ,作物和牧草产量下降 ,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辽宁土地风蚀沙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实行科学种植 ,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大力开展改造风蚀沙化土地的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风蚀沙化土地治理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东部山区共32个县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全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中部城市群的水源涵养基地,更是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天然绿色屏障和再生能源基地,在实现辽东对外开放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使这一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该地区将重蹈辽西覆辙,不仅使当地人民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也将给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辽宁采矿业对环境的影响与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辽宁省共有矿点6881处,大规模的矿山开发造成大气污染、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科学编制规划、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监测和预报、搞好部门合作,加快矿山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所致的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大是辽东山区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辽东山区生态自我修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矛盾突出、柞蚕过度放养引起的柞蚕场退化、农村能源需求和绒山羊养殖对林地的破坏等。针对辽东山区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科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促进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水土保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