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根层土受植物地下部分生命活动、代谢影响最直接和最强烈,其碳活性与储量特征对土壤质量改变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极高的灵敏性。以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及邻近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根层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等碳活性以及碳密度、碳储量特征,可为该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根层土的土壤碳密度为(0.14±0.007)~(101.16±0.301)kgC/m2,碳储量为(30.2±1.51)~(21850.6±65.02)kg。相对于干旱河谷,交错带根层土壤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等碳活性更强,为沿交错带逐步向下改善土壤环境抑制干旱河谷区上延提供了较好的碳素环境。尽管交错带天然林植被面积较小,但其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丰度指数因物种优势和所在山地垂直带谱中所处的相对有利位置,显著高于干旱河谷。在交错带内部,以高山栎为优势种的根层土具有更强的储碳能力,是包括退耕还林地在内的自然或人工植被调控生态工程建设中重要造林树种和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土保持区划、技术和模式,得出结论:生态、生产、生计多赢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是保证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经济林的开发和推广是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以生态脆弱区内人口聚落为平台进行水土保持效益、措施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为其水土保持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调控30个月的4种典型调控模式以及未调控退耕纯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调控模式下氮、磷供强度及库容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纯林模式,4种调控模式均可有效缓解缺氮少磷的土壤现状,提高或增加了固氮效率以及氮、磷储量,且表现出氮、磷元素聚表分布(0-10cm)的特征;表层土(0-10cm)中,刺槐+扁桃+紫花苜蓿模式的氨态氮含量(10.52±0.34g/kg)、硝态氮含量(11.69±1.06g/kg)显著高于其它模式,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但对氮、磷的储存贡献较小;刺槐+新疆杨+早熟禾模式可显著提高固氮效率;刺槐+高山柳+早熟禾模式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模式(7.33±0.38g/kg),而刺槐+岷江柏+早熟禾对土壤氮、磷环境的改善相对于其他模式较差。综上认为,以新疆杨作为乔木、刺槐为高灌木、高山柳为伴生种、紫花苜蓿作为林下草种是适合于EDM土壤与气候环境的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