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与环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北黑土区在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地带性差异,进而也造成侵蚀沟发育特征的地带性分异。以黑土区水保规划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各规划分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方式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各分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黑土区土壤抗蚀性差、降雨集中、冻融作用强烈、地势起伏是侵蚀沟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长期耕作、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是侵蚀沟发生的首要诱发因素。在各水保规划分区中,大兴安岭东坡丘陵沟壑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区沟蚀最为严重,沟壑密度分别达到0.56、0.36 km/km2;而在大小兴安岭山地区,人为扰动少、植被覆盖度高,沟蚀发育较轻,沟壑密度仅为0.08 km/km2;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较大,沟壑密度为0.14 km/km2。  相似文献   
2.
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危险性较大,沟蚀剧烈程度地域性差异显著,研究区南、北部沟壑密度分别为0.3,0.06km/km2;地形、冻融历时、温差等差异造成降雨侵蚀力对北部侵蚀沟发育影响显著,南部相对较弱;研究区坡度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北部坡缓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增加关系,南部坡陡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减小关系,北部、南部地形因子与沟壑密度分别呈线性增加、减小关系,随着坡长的增加,沟壑密度先增加后减小,临界坡长为900m。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广泛,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明晰侵蚀沟在黑土区各省(区)的分布特征是沟道治理的前提。以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布在黑土区范围内的171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等信息,分析了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黑土区沟蚀严重,沟壑密度达到0.21 km/km2,耕地广布,降雨及冻融等多重作用造成四省(区)88.67%的侵蚀沟处于发展状态。四省(区)按侵蚀沟数量排序为黑>内蒙古>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排序为吉>辽>黑>内蒙古;按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黑>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吉>黑>辽,按侵蚀沟长度排序为内蒙古>黑>辽>吉,黑、吉、辽、内蒙古沟壑密度分别为0.12、0.13、0.17、0.38 km/km2。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黑土区四省(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土壤崩解速率是评价土壤可蚀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冻融作用可改变土壤性质,影响土壤崩解速率。以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春季解冻期土壤冻融过程,观测棕壤崩解过程,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和含水率对棕壤崩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崩解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试验的进行,棕壤崩解速率逐渐减小,0—1、1—5和5—15min棕壤平均崩解速率分别为30.3、2.25和0.35 cm3/min;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棕壤崩解速率先减小后增大,0、1、3、5、7、10次冻融循环的棕壤平均崩解速率分别为7.56、4.95、3.51、3.47、5.82、9.87 cm3/min;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棕壤的崩解速率逐渐减小,当含水率为12%、16%和20%时,棕壤平均崩解速率分别为12.89、3.68和0 cm3/min,棕壤崩解具有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5.
东北3个典型区冲沟形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黑土区自然环境地域性分异特征对冲沟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差分GPS测量冲沟,基于GIS平台计算冲沟形态参数,分析五一、光荣、吉兴3个典型冲沟形态特征及成因。[结果]冲沟长度、面积、体积,宽度、深度、横断面面积之间分别成正相关关系。就冲沟长度、面积、体积而言,五一光荣吉兴,就冲沟深度、宽度、横断面面积而言,光荣五一吉兴;土壤黏粒、砾石含量,持水能力及土层厚度对冲沟形态影响显著,降雨因素对冲沟形态影响有限。[结论]地形因子是影响冲沟形态的重要因素。随着地形因子的增加,冲沟长度、面积、体积增加显著,当地形因子为36.75时,冲沟横截面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6.
降雨是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主要动力因素,土壤、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地域性分异造成降雨对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性,降雨侵蚀力是衡量降雨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与侵蚀沟的发育密切相关,选取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差分GPS实地测量获取侵蚀沟2013年雨季发育数据,计算各流域2013年雨季降雨侵蚀力,分析不同流域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沟发育的关系。研究发现,降雨侵蚀力对光荣、吉兴流域侵蚀沟发育影响显著,对光荣流域侵蚀沟发育影响相对较弱,平均1 MJ·mm/(hm2·h)降雨侵蚀力造成光荣、吉兴、五一流域侵蚀沟长度增加0.001、0.013、0.025 m,侵蚀沟面积增加0.037、0.02、0.334 m2,侵蚀沟体积增加0.078、0.144、0.154 m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