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多蘖矮秆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对水稻品种丙 95 50 3经空间诱变处理产生的多蘖矮秆突变体R955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矮生性鉴定。结果表明 ,R955在播种至抽穗天数、千粒重、籽粒体积、株型和谷粒着芒特性等性状上与ID 3等 5个已知矮秆基因的多蘖矮源明显不同。R955苗期对GA3反应不敏感 ,其矮生性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与d3、d10 、d14 、d17和d2 7基因均不等位。R955株高接近半矮生型 ,单株有效穗数多达 68个 ,株型良好 ,籽粒大小正常 ,在培育多穗型水稻品种上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粳41原名R9941,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表现抗稻瘟病、矮秆抗倒、大穗多蘖、丰产稳产.200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粳稻品种SSR多态性检出率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395对SSR引物测得多态性检出率:日本近缘品种(粳型)间为11.12%,日本近缘品种与意大利品种(粳型)间、与美国品种(籼型)间及与菲律宾品种(籼型)间分别为17.58%、20.80%和38.62%,显示相同粳稻生态型品种间多态性检出率低于不同生态型品种间,而相同粳稻生态型内,日本近缘品种间的多态性检出率更低。在日本近缘品种中,不同品种间多态性检出率差异较大,其变幅为3.79~15.95%。此外,不同染色体间引物的多态性检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10染色体的供试引物多态性检出率无论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或相同生态型品种间均最低。  相似文献   
5.
航香1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晚粳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米质优,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产量高.适宜在浙江省钱塘江以南粳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组",诱发高、矮秆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各有高低,但高、矮秆的诱变效率则是"促进组"高于"抑制组"。空间搭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地面γ辐照处理,但多数性状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辐照。【结论】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当代出现幼苗生长促进和抑制两种效应,M2代抑制组的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均明显高于促进组。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研院所职称评定体系科学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我国职称制度发展历史,对当前农业科研院所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弊病及原因作了剖析,对科研院所职称制度改革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实现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浙糯4号(原名R2004)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晚粳糯稻品种,2005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且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可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其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移栽,培育壮秧,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等。  相似文献   
9.
CO2激光与叠氮化钠,γ射线复合处理水稻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O2激光与叠氮化钠、γ射线复合处理迟熟晚糯浙糯2号水稻种子。各处理对M1株高影响较小,对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刺激效应,发芽率、出苗率、幼苗高度、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单株重等表现这一。对M2突变考查表明,激光单一处理未发现叶绿素突变,株高、育性、熟期、叶绿素等指标的总突变频率最低,仅1.08%;激光与叠氮化钠或γ射线复合处理,叶绿素和高秆突变频率比叠氮化钠和γ射线单一处理有所降低,而早熟突变  相似文献   
10.
用60Coγ射线10krad处理城特232/秀水37F0代水稻干种子,经稻瘟病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抗病突变体R917。1991、1992年经全省9个稻疾病病圃联合鉴定,抗性分别为0.89和1.0级。1992年经太湖稻区搜集的7个稻瘟病菌群中138个菌株接种鉴定,R917杭其中136个菌株,抗病频率为98.55%,双亲对其中的19个菌株均为感,而R917为抗。试验表明,R917是一个抗稻瘟病强,抗谱广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