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安全性和长效性,是治理工程最受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大地沟泥石流的治理过程、治理效益发挥及防灾能力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大地沟实际,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危险性及治理工程优化措施进行了讨论,并在传统的"稳、拦、排、停"治理措施基础上,提出以"滞"为核心的泥石流治理方法,可供类似泥石流治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甘肃省天水市滑坡土地利用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选取秦州区和麦积区作为典型黄土滑坡区的代表,基于12.5 m分辨率的ALOS DEM数据和1985—2020年全球30 m的精细地表覆盖动态监测产品,利用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净变化量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贡献率,分析滑坡体的特征参数、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识别出469个滑坡样本,平均高程集中于1 200~1 400 m,平均坡度10°~15°,平均坡向为西向坡,前后缘相对高差100~150 m,滑坡面积1×104~10×104 m2,滑坡长度200~400 m。(2)1985—2020年滑坡区旱地最多,草原次之;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分为1985—2000年持续变化阶段和2000—2020年微弱调整阶段;其中1995—2000年变化最剧烈,主要表现为旱地向草原和林地转化。(3)35年间旱地面积转化最多,累计8.74 km2,贡献给草原6.58 km2、封闭落叶阔叶林1.94 km2、不透水表面0.20 km2,其余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小,转化微弱;旱地、草原、封闭落叶阔叶林和不透水表面的土地利用净变化量最大。(4)单个滑坡体的利用方式逐年多样化,草原和封闭落叶阔叶林的增加提升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天水市区滑坡土地利用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灾损土地的开发再利用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魏万鸿 《甘肃农业》2006,(1):216-217
钻孔压水试验是测定岩石渗透性最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文章列举了试验中应对孔内止水设备及试验并做好准备工作的数条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防灾兴利"模式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利用高速远程滑坡体的超稳性特点,合理地开发利用滑坡土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甘肃省天水市街子滑坡为例,利用滑坡体的超稳性特点,论述高速远程滑坡作为建设场地的可行性,提出滑坡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滑坡体治理措施,并对超稳性滑坡作为建设场地的一些需要重视的关键地质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魏万鸿 《甘肃农业》2005,(11):232-233
以我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为例,对堤基地质结构分类进行了探索。对堤防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堤防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