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南川区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恶化和贫困的根源,在岩溶地区,水土流失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更大.以重庆南川区为例,利用TM遥感图像,运用ERDAS遥感软件和GIS软件,得到了1988年和2000年水土流失强度图;运用地图代数原理,分析了这两个时期水土流失强度转移变化情况;并通过水土流失强度图和水土流失相关地理特征(岩性、坡度坡向、高程、土地利用等)叠加分析,得出水土流失在不同地理特征中的表现;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得出该地区水土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本研究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依据,对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格网的重庆市水稻种植的农业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和水稻生产气候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回归法,在建立水稻生产气象因子地理分布模式和水稻种植气候区划因子分区模式的基础上,利用Arcinfo软件制作水稻种植气候区划,为有效开发和利用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找到适宜生长和不适宜生长水稻的地区,为农民生产种植水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庆南川岩溶区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74-10777,10779
以重庆南川岩溶区为例,利用TM遥感图像,运用ERDAS遥感软件和GIS软件,得到1988和2000年水土流失强度图;运用地图代数原理,分析了1998、2000年水土流失强度转移变化情况;通过水土流失强度图和水土流失相关地理特征叠加分析,探讨了水土流失在不同地理特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岩溶洼地小流域具有岩溶地区典型流域特征,作为一个独立的侵蚀产沙单元,开展岩溶洼地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对于查明洼地泥沙的来源,研究土壤侵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区的典型洼地,采用复合指纹示踪技术等方法,确定岩溶洼地泥沙来源的地球化学元素指纹特征,得出了重庆岩典型岩溶洼地的沉积泥沙来源和贡献比例.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坡改梯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巫山县选择了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豆科植物、经果林和撂荒地等,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定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撂荒地(0.609)>粮食作物(0.519)>经济作物(0.479)>经果林(0.248)>豆科植物(0.063)。其中,撂荒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高,印证了撂荒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地力、培肥土壤;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类丰富,两者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较接近;经果林和豆科植物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相对较低,这是因为经果林能产生一种抑制有机质生成的物质,而豆科植物能产生高氮的土壤条件,促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磷,使土壤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青木关岩溶槽谷区内代表性耕地型与林地型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洼地沉积物入手,探明各洼地沉积物剖面~(137)Cs比活度、六六六(HCHs)、有机质、黏粒含量及容重的深度分布特征;运用~(137)Cs示踪法,辅以HCHs进行沉积物断代,追溯流域近60年来的土壤侵蚀量演变特征及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炮台院子耕地型洼地沉积物剖面~(137)Cs、HCHs仅有个别层位检出,无法利用~(137)Cs、HCHs深度分布进行沉积物断代,反映了发育的落水洞对其沉积物剖面影响大。(2)龙洞槽耕地型和劳动村林地型洼地小流域1963—1983,1984—2019年产沙模数分别为231.78,82.04 t/(km~2·a)和68.79,39.46 t/(km~2·a),表明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1963—1983年时段相比,该地区1984—2019年时段年平均降水量无明显变化,2个小流域产沙模数均显著减小,表明近60年流域产沙强度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控制。(3)龙洞槽洼地剖面~(137)Cs、HCHs峰值,表层泥沙~(137)Cs、HCHs数值和不同时期流域产沙模数均明显大于劳动村洼地,主要是由2个洼地分别控制的耕地型与林地型小流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沙强度的差异所致。另外,~(137)Cs和HCHs相结合的示踪方法可较好地用于评估西南岩溶流域产沙量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重庆降雨侵蚀力(RE)和侵蚀力密度(ED)的时空变化,有利于开展土壤侵蚀防治和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利用1961—2020年重庆3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TM遥感影像资料,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变异系数、克里金插值、叠加分析等方法,对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进行时空分析,对重庆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 672.32(MJ·mm)/ (hm2·h·a),年平均侵蚀力密度为4.94 MJ/(hm2·h·a),各季节平均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年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值均呈现渝东北最大,渝东南次之,渝西最小的规律。季节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集中在夏季,表现为降雨侵蚀力渝东北最高,侵蚀力密度渝东最高;(3)重庆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其次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4)降雨侵蚀力、侵蚀力密度的侵蚀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和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空间分布相似,高值均出现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重庆地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水资源安全管理的基础。以喀斯特典型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评价指标并用熵权法赋权,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13年广西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广西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桂林市、柳州市处于理想可承载状态,贵港市处于不可承载状态,其他地市均处于可承载状态。从各子系统来看,供需子系统总体状况较好,防城港市的供需子系统评价指数最高,南宁市和贵港市的评价指数最低;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普遍较低,桂林市的评价指数最高;社会经济子系统方面,柳州市、桂林市和防城港市评价指数最高,而贵港市的评价指数最低。评价结果对广西及各地市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庆南平镇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土流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岩溶区水土流失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岩溶地区水土保持,防止石漠化。通过在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设9个径流场,利用2008-01-2010-08野外雨季的监测资料,得到岩溶区地表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速效钾在土壤中易被淋失,磷富集度平均值最低,全氮、水解氮、有机质富集度的平均含量居中。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富集度表现明显的是坡耕地(自然坡耕地强于移土培肥坡耕地),其次是林地,金银花地和草地富集度最低。根据相关系数可知淤泥养分含量与降雨强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淤泥养分含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但是相关性差。淤泥养分流失总量是通过泥沙量与淤泥养分含量来共同体现的。土壤侵蚀模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然坡耕地>移土培肥坡耕地>草地>金银花地 >林地。岩溶区并不是每场降雨都要产生径流,主要是大雨尤其是暴雨才生产径流。岩溶区水土流失径流系数平均值在2.31%~14.72%。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岩溶区水土流失特征,为治理岩溶区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同位素法监测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兴萍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28-136
该文利用137Cs、土壤营养元素结合表聚系数分析岩溶地区山坡水土流失,为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岩溶地区随着山坡坡位的降低营养元素含量没有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在0~10 cm土层(表聚系数>0.25)和0~20 cm土层(表聚系数>0.5)表聚现象明显。在岩溶地区,计算土壤流失量,需要用岩石裸露率和岩溶裂隙发育程度2个指标。对137Cs计算土壤侵蚀量的公式进行修正。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特征,为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治石漠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