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6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厌氧条件下土壤中铁氧化还原过程与土壤氮循环关系密切,且硝酸盐依赖型亚铁氧化(nitrate-dependent ferrous oxidation,NDFO)和光合型亚铁氧化(photosynthetic ferrous oxidation,PFO)是亚铁氧化的两个重要的生物途径,然而目前关于石灰性水稻土中NDFO与PFO之间的关系仍不明晰。以采自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孟津县的水稻土为样品,设置培养前添加和培养过程中添加10 mmol·L-1的硝酸根离子/铵离子(NO3-/NH4+)的恒温厌氧泥浆培养试验,通过监测泥浆中Fe(Ⅱ)、O2、NO3-和亚硝酸根离子(NO2-)的动态变化与培养后的NH4+含量探究了NO3-在石灰性水稻土Fe(Ⅱ)氧化过程的作用及其与光合型亚铁氧化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2.
豫西地区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22个有代表性果园苹果叶片矿质营养分析,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豫西红富士苹果进行了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豫西红富士苹果叶片N、P、K、Fe、Mn、Cu、Zn的适宜含量分别为:22.54±3.00 g/kg、2.42±0.28 g/kg、9.31±1.40 g/kg、104.47±15.03 mg/kg、33.89±5.77 mg/kg、3.38±0.39 mg/kg、29.71±4.91 mg/kg,N:P:K的适宜比例为1:0.08~0.14:0.31~0.55。DRIS诊断参数确定为N/P、K/N、K/P、Cu/N、P/Mn、Cu/P、P/Zn、K/Fe、K/Cu、Zn/N和K/Zn,这11种比例关系的变异程度均表现出低产园(变异系数范围为20.44%~40.82%)明显高于高产园(变异系数范围为8.69%~23.95%);高产园和低产园的营养不平衡指数(NII)分别为39和88。对Fe、Mn和Zn元素需求强度较大的果园分别占供试果园的86%、82%和50%。相对于高产园,低产园元素间关系较不平衡;总体而言,豫西红富士苹果园需求强度较大的元素是Fe、Mn或Zn,其次是N或P。  相似文献   
3.
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草坡地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农地退耕后不同演替阶段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苜蓿—铁杆蒿(Medicago sativa—Artemisia sacrorum)坡地为对象,分析了退耕坡地土壤酶活性与碳氮矿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坡地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不受坡位(除苜蓿—铁杆蒿坡地的全磷含量外)影响,长芒草坡地有机碳(上、中和下坡位)和全氮含量(中和下坡位)高于苜蓿—铁杆蒿坡地。(2)随坡位的降低,长芒草坡地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苜蓿—铁杆蒿坡地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群落类型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坡位无关,对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则与坡位有关。(3)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在长芒草坡地显著高于苜蓿—铁杆蒿坡地,且不受坡位影响。两种群落土壤氮素矿化均由硝化作用主导,长芒草坡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硝化量随坡位降低而显著增加,而苜蓿—铁杆蒿坡地则相反。(4)随苜蓿—铁杆蒿群落向长芒草群落演替,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自相关性增强,脲酶和淀粉酶活性空间自相关性减弱,但仍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碳氮矿化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上述结果表明:在评估退耕草坡地主要土壤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时,需要考虑草地群落类型或者群落演替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2002年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测定,结合1982年长武县土壤普查中王东沟小流域养分普查数据及1993年CERN对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达到全国中等肥力水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氮磷养分比例不协调,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该区域的土壤培肥途径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养地作物的种植面积,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连续施锌条件下土壤锌的形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连续施用锌肥后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年连续施用锌肥,锌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累积。0~60 cm各土层土壤全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表现出锌在表层土壤(0~15 cm)累积和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特点。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锌存在,占土壤全锌含量的95.57%~99.11%。其次为松结态锌,约占全锌的0.82%~3.58%。其它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很小,不到1.00%。锌肥施入土壤后各形态锌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施入土壤中的锌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矿物态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土壤溶液,或与有机质、碳酸盐及氧化锰相结合。在土壤各形态锌中,交换态、松结态和碳酸盐态锌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土壤锌的有效性。长期施用锌肥改善了小麦的锌营养状况,促进了小麦对锌的吸收,施锌小麦各器官锌含量和吸锌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由沉降法分离提取玄武岩赤红壤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胶体,分析其基本特征,并通过厌氧培养试验测试不同剖面土壤胶体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特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胶体中铁的游离度表现出A层>B1层>AB层的趋势,铁的活化度则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XRD、FTIR的表征结果显示,玄武岩赤红壤胶体中铁氧化物主要是结晶较差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胶体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A层土壤胶体铁氧化物易被还原且累积量较高,可达(0.104±0.003)mg/g土。Fe(Ⅱ)的最大累积量随着土壤胶体中无定形铁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速率常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植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2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了烟草种植后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烟草种植增加了土壤缓效K、速效K、速效P、有效Cu和有效Fe的含量,分别增加28.7%、14.3%、44.8%、6.1%、25.8%;降低了土壤有机质、速效N、有效Mn、有效Zn含量,分别降低了26.6%、25.8%、17....  相似文献   
8.
研究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下林地开垦后坡面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确立林地开垦后侵蚀驱动的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以黄土高原丘陵区子午岭林地和开垦28年的侵蚀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主要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法分析坡面土壤基本性质和养分空间分布规律。林地开垦后坡面土壤pH增加了0.24个单位,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降低了13.77,1.14,0.10 g/kg和6.05,1.63,4.99,58.44 mg/kg。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变异系数大于开垦地,而pH和各速效养分的变异系数小于开垦地。开垦后中坡位和下坡位养分含量减少幅度较大,上坡位减少幅度较小。林地和开垦地的土壤各指标都呈中等或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林地开垦增强了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异质性,但减小了pH的空间异质性,地形等结构性因子主导了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形成。林地开垦后,pH、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变程增大,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变程减小,速效磷在2个坡面上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开垦极大地减少了坡面土壤养分含量,但减少幅度与坡位和坡面形态有关。同时,开垦增大了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空间依赖性,减小了速效养分的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北部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该文用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和经典统计的线性回归模型对该区草地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状态空间方程可以应用于环境因素复杂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其拟合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单因素中基于饱和导水率的模拟效果最佳(R2 = 0.936);多因素模拟中以饱和导水率+海拔+凋落物模拟效果最佳(R2 = 0.976),可以很好地解释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状况。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研究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表层土壤水分与其他因素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干旱条件下锌肥对玉米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以黑垆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锌肥对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用锌肥能明显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与不施锌肥的对照相比,干旱情况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10.9%,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较对照分别增加26.1%和51.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较对照增加9.4%,8.0%和26.0%;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增加18.6%,叶绿素b增加13.8%,总叶绿素含量增加13.8%;干旱情况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较对照增加7.0%,叶绿素b增加8.0%,总叶绿素含量增加7.5%。通过对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和玉米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认为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对玉米生长有很大影响,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必然引起作物光合作用的差异,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