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利用群落水平生理活性(CLPPs)和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研究人工苜蓿、谷子、青贮玉米、原始群落等土地利用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显著改变革兰氏阳性菌(18∶1n9c)、腐生真菌(18∶2n6t)的生物量。青贮玉米、苜蓿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的微生物生物量分别比谷子利用方式高0.79~1.41倍、0.84~0.94倍;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的生物量比谷子利用方式高0.33~1.00倍、1.05~1.64倍,革兰氏阴性菌(G-)的生物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G+)。和典型植被群落相比,玉米、谷子利用方式真菌在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提高了16.87%、32.51%,土地利用方式会改变土壤真菌所占比例,加速了土壤向"真菌型"转化的速度。苜蓿、青贮玉米利用方式提升了以碳水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代谢功能多样性,以羧酸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小;然而,谷子利用方式下微生物群落对芳香类化合物利用能力明显较强,以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明显受到抑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出现差异;RDA分析表明以碳水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和土壤碱解氮正相关,以多聚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呈正相关。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变化显著受到土壤全磷质量分数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全磷质量分数会对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是土壤因子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冬麦免耕覆盖栽培管理措施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连续免耕覆盖栽培及有机肥管理下冬麦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AM)真菌在97%相似度下共获得4 515个AM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于1门3纲4目8科10属155种。不同处理中,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球囊霉属(Glomus)和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受农业综合管理措施中有机肥施用、免耕覆盖因子的影响,近明球囊霉、有隔球囊霉属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耕作、不覆盖相比,免耕、覆盖措施提高了AM真菌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AM真菌属的丰富度;与无肥条件相比,有机肥施用提高了AM真菌丰富度指数,但降低了AM真菌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中优势属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免耕覆盖、有机栽培改变了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土壤中丰度较低的AM真菌菌属更容易受到有机肥施用的影响;有机肥与免耕、覆盖管理的交互作用对AM真菌近明球囊霉属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AM真菌群落对耕作覆盖、有机肥施用管理活动的响应受到农业综合管理活动及其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农作物免耕覆盖、有机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免耕覆盖与有机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农业管理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免耕覆盖+施有机肥(NF)、免耕覆盖+不施有机肥(NC)、传统耕作不覆盖+施有机肥(TF)和传统耕作不覆盖+不施有机肥(TC)4种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及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方法,研究持续冬小麦免耕覆盖有机栽培3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AM真菌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免耕覆盖有机栽培能增加以PLFA表征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革兰氏阳性菌(G+)、阴性菌(G-)的生物量(P<0.05)。且随免耕栽培管理年限增加,土壤AM真菌生物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以16:1ω5c中性脂(NLFA)与16:1ω5c磷脂(PLFA)表征的AM真菌生物量比值显著升高(P<0.05)。免耕覆盖措施下,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AM真菌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但降低了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AM真菌孢子(16:1ω5c中性脂)的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M真菌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含量、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受农业管理措施导致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生物学差异等综合因素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AM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免耕覆盖措施提高了土壤AM真菌多样性指数,有机肥施用显著影响了AM真菌NLFA/PLFA生物量的比例,改变了AM真菌孢子和菌丝间生物量碳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