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晶  吴钢  邓红兵  赵景柱 《林业研究》2004,15(4):249-254
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和养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尤其是对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土壤碳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碳在Meadow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MA)中显著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在每一植被类型中,表层(010 cm)碳含量显著地高于1020 cm的土层;土壤氮的分布格局是氮素在表层和1020 cm土层变化规律相似;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磷在Lithic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LA) 中显著地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土壤钾浓度在Felsenmeer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FA) 和LA中显著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但在每一植被类型中土壤钾浓度随土壤深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深度土壤硫在MA中显著地高度其他植被类型;对每一植被类型而言,C: N, C: P, C: K 和C: S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除了在SA的表层外,表层的土壤C: N高于1020 cm的土层。在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中,随植被类型的变化,土壤碳和养分储量有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参29表3图1。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涌翔  魏晶  吴钢  姜萍  王宏昌 《林业研究》2007,18(2):109-113
本研究分析了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凋落物-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动态.冻原植被中年净储存有机碳约17251 t;凋落物中有机碳储量为15043.1 t,凋落物中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TA>LA>MA>SA>FA;冻原土壤(0~20 cm)中年均储存有机碳为1054 t·a^-1,土壤中有机碳储量为3.16×10^5 t;每年约有1.4×104 t·a^-1土壤有机碳通过土壤呼吸释放到大气圈.植被-凋落物-土壤系统共储存碳452624 t.长白山高山冻原年均固碳为3146 t·a^-1.  相似文献   
3.
柯西积分公式是复变函数论中的重要公式之一。首先用极限方法给出并证明了含无穷远点区域的柯西积分公式;然后采取添加积分路径的方式,将含无穷远点区域转化为有限区域研究,再取极限将有限区域扩展为含无穷远点区域的方法,将含无穷远点区域的柯西积分公式推广到被积函数含多个极点的情况。计算实例表明,含无穷远点区域的柯西积分公式及其推广形式适用有效,方便积分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根据基因芯片数据库和RT-PCR验证得到1个高活性的水稻组成型表达基因(TIGR Locus:LOC-Os07g34589),用PCR技术从籼稻品种明恢63基因组中克隆得到其上游启动子PSUI1,长度为1 941bp;将其与β-glucuronidase(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DX2181b-PSUI1,利用玉米Ubiquitin启动子融合GUS报告基因构建表达载体DX2181b-PUbi作为对照,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DX2181b-PSUI1和DX2181b-PUbi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含DX2181b-PSUI1的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在幼苗期叶片、叶鞘、根,抽穗期叶片、叶鞘、茎秆、颖壳、雄蕊和成熟期的叶片、叶鞘、茎秆、胚、胚乳中均有表达,说明PSUI1为组成型启动子。对GUS表达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表明,PSUI1启动子的活性约为玉米Ubiquitin启动子活性的1/3~1/2,但是PSUI1表现出了更好的表达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辽西5种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生态系统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输出3个层次对辽西半干旱地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松×沙混交林、沙棘纯林、杨树纯林、杨×沙混交林在2002年雨季的月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地的10.1%、6.5%、2.3%、8.6%、5.3%。在各人工林类型中,以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为最少,依次为沙棘林<杨×沙混交林<松×沙混交林<杨树林<油松林。在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最好,其次是混交林,最后是杨树和油松纯林。今后的植树造林工程一定要多栽植各种混交林,尽量少营造油松和杨树等纯林。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北坡高山冻原土壤碳和养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魏晶  邓红兵  吴钢  郝莹捷 《土壤通报》2005,36(6):840-845
以长白山高山冻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碳和氮、磷、硫养分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经试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海拔和所测试的土壤理化因子都高度相关;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因子差异显著(除全硫)(p<0.05);全碳和全氮在土壤表层(0~10 cm)的含量大于10~20 cm的土层,而全磷和全硫含量在10~20 cm土层明显大于土壤表层0~10 cm;长白山高山冻原(15195 hm2)土壤中(0~20 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储存分别为3134613 t、57060.82 t、14413.35 t和23099.64 t;土壤表层(0~10 cm)储量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9.3%、57.9%、47.4%和49.1%。  相似文献   
7.
国际主流研究模式“语言风貌”为海南省双语公示语的整改、完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全息”研究视角,通过实地调查,找出现存公示语问题所在,提供有益的公示语译写参考,提升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刘畅  魏晶  张川  余建新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96-197,202
通过分析国内外农林业集水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以提高雨水与地表径流的利用率为目的,较详细地阐述了应用于农林业集水技术的理论。在介绍国内外的集水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组成一套完整的集水技术的各个主要部分出发,总结了国内外集水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其在农林业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农林业集水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外农林业集水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以提高雨水与地表径流的利用率为目的,较详细地阐述了应用于农林业集水技术的理论。在介绍国内外的集水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组成一套完整的集水技术的各个主要部分出发,总结了国内外集水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其在农林业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农林业集水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校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信息的收集特点和预警机制,总结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方法:分析网络直报系统上报数据对学校传染病预防的效果。结果:网络症状信息直报241 411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预警处置5 508起。结论: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有利于学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处置,早防控,做到了快速、准确收集传染病症状预警信息,动态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后续传染病现场流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