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苎麻的生物脱胶,本研究对苎麻脱胶菌株HY1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以诱变菌株的果胶酶活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脱胶菌株HY11-7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Y11-73果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HY11 123.3%,生长速度提高了42.86%;诱变菌HY11-73对苎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苎麻的失重率为34.04%;脱胶后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HY11-73除水溶物含量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出发菌HY11.  相似文献   
2.
食道阻塞又称为草噎,是指食团、异物阻塞食道通路而言。根据阻塞程度,分为完全阻塞和不完全阻塞。根据阻塞部位,分为颈部和胸部食道阻塞。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距取样方法对棉叶螨在长江中游棉区包括江西瑞昌市、湖南澧县、湖北荆州区、湖北江北农场4个棉区15种类型田的冬春棉田田埂寄主植物上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棉叶螨的寄主植物共有27科64种,婆婆纳(Veronica polita Fries)、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Gagnep)和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DC)为棉叶螨的优势寄主;寄主植物上棉叶螨的若成螨、幼螨和卵数量比例为72.1:20.5:7.4,以若成螨数量最多;而前茬作物为小麦且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田埂上寄主植物的棉叶螨的数量最少,有螨株率仅为3.33%.由鱼塘或稻田改造棉田均没有明显影响田埂上寄主植物的棉叶螨数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柑桔黄龙病在我国呈急剧上升趋势,并出现了不少因此而全园毁灭的柑园。因此,为了能快速地认识该病多器官的发病症状和发生发展规律,笔者于1993~1997年的5y(年)时间里,对全县7个乡(镇)、22片柑园、4个品种的柑桔黄龙病的叶、梢、果症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1芦柑(CitruspoonenslsHortexTanaka,枳(P.trifoviata(L.)Raf)砧。1.1果实:果色呈“大果顶、小果底”着色状,即果实至成熟期的11月中旬,甚至到12月中旬仍表现为不完全着色,仅表现为果蒂部的整个大平面与果底仅约0.6~0.scm’的小面积圆形状着色,其他均为…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几种药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结果表明,14%胶氨铜,5%加瑞农,0.5%波尔多液,43%瑞毒铝铜,45%晶体石硫合剂均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4%胶氨铜效果最佳,它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秀琴 《畜禽业》2023,(12):80-82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皮炎和关节炎等,病程短、易传播、雏鸡死亡率高,对家禽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从鸡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控措施和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养殖者提供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为正确诊断鸡葡萄球菌感染病和开展科学可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0年大白菜病毒病在宁夏严重发生,本文分析了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更换品种、隔离种植、早期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块茎是马铃薯植株在一定发育时期或一定诱导条件下,形成匍匐茎,经匍匐茎亚顶端辐射状膨大增生,并富积大量同化产物而形成的一种茎变态贮藏器官.因此在温、湿度适合的情况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能长出匍匐茎,并生长出薯块,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是马铃薯稻草遮盖法的特点,稻田免耕,用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亩产可达2000kg.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金城5号”西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拱棚栽培条件下噻霉酮、噻唑锌、春雷·王铜、纳米银4种杀菌剂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首次喷施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后7、14、20天,其防效分别为67.25%、71.89%、78.08%,第2次药后7天防效达到90.49%;噻霉酮与噻唑锌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防效相近,显著高于另2种药剂。其中,以噻霉酮防效更优,产量更高,且对西瓜生长安全,可用于农业生产中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