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来,我区甘蔗生产施肥具有施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和施肥成本高等特点,除地租外,甘蔗施肥占甘蔗生产成本40%-50%。近年的研究结果指出,选择适合的肥料类型、采用正确的施肥位置、施用时间和施肥量等是降低甘蔗施肥成本的技术关键;选用富含腐殖酸的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甘蔗对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肥效长,能满足甘蔗一次性追肥的需要;甘蔗减量30%-40%施肥量,能维持在亩产6-8吨的生产水平;为此,甘蔗种植区推荐亩施肥量:亩产原料蔗6-8吨,施N 18-20公斤,P2O56-7公斤,K2O 16-18公斤;有灌溉条件的甘蔗亩产原料蔗12-16吨,施N 23-28公斤,P2O58-9公斤,K2O 21-25公斤;基肥在开行沟后,占总施肥量10%;追肥在苗齐后施用。  相似文献   
2.
用盆栽试验方法得到玉米幼苗干物质相对积累量与赤红壤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曲线可以用一元二次响应方程来拟合,土壤Olsen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4831x2+13.88x+2.664,决定系数为0.9555**;土壤Mehlich 3 P含量的响应方程为:y=-0.2621x2+9.4821x+18.891,决定系数为0.9400**。赤红壤区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为:Olsen P,小于4.0 mg kg-1为"极低",4.0~6.8 mg kg-1为"低",6.8~10.5 mg kg-1为"中",大于10.5 mg kg-1为"高";Mehlich 3 P,小于3.6mg kg-1为"极低",3.6~7.5 mg kg-1为"低",7.5~12.0 mg kg-1为"中",大于12.0 mg kg-1为"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缺钾是蕹菜生长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之一。单施有机肥无法满足蕹菜高产栽培的养分供给;在NP基础上施钾肥增产155.13%;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处理的增产8.57%,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增产110.65%;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木薯产量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广西武鸣县旱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影响木薯产量的土壤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P、速效K和有效Mo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速效N、有效Cu和有效Fe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效Zn和有效Mn具有弱空间相关性。运用GIS结合Kriging方法绘制的土壤养分障碍因子图,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武鸣县旱地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在试验测试范围内,木薯产量与pH、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酸性土壤中pH和有机质是影响木薯产量的促进因子;而土壤有效Fe含量较高,其含量与木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高含量有效Fe影响了其他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木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 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16种供钾水平对香蕉营养生长和钾素营养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在225mg/L以下时,香蕉的干物质积累量、含钾量及吸钾量随着供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在225~520mg/L之间时,随着供钾水平的增加,香蕉的干物质积累量、含钾量及吸钾量的增加不显著;当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达到600 mg/L时,香蕉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钾量出现下降.香蕉干物质相对产量与溶液中的供钾浓度的响应方程为:y=-0.000401 x2+0.307 6x+45.676(R2=0.881**).计算得到香蕉缺钾临界值为228 mg/L,适宜的供钾浓度为228~539mg/L.  相似文献   
8.
蔗区降雨分布与甘蔗需水及加肥灌溉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甘蔗种植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进行田间试验,供试甘蔗品种为“台糖22”,种植密度45000芽段/hm^2。各生长阶段降雨观测在田间试验旁进行,试验地养分测定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2年大田试验,研究低镉(Cd)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低Cd磷肥显著增加水稻稻谷和稻秆产量,但不同施磷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稻谷Cd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均在国家粮食卫生控制标准0.2 mg·kg-1规定内。当施磷(P2O5)量为63 kg·hm-2时,稻谷Cd含量及稻谷、茎叶和地上部Cd累积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但施磷量增至252 kg·hm-2时,稻谷Cd含量与对照相当,而茎叶Cd含量显著下降。水稻对磷肥中Cd的吸收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施磷量低于81 kg·hm-2时,水稻地上部对磷肥中Cd的吸收率超过100%。指数回归方程表明,随磷肥进入土壤的Cd含量基本被水稻地上部完全吸收时的磷肥施用量早、晚稻分别为116.6、174.6 kg·hm-2。因此,生产上按当前适宜施磷量施用,既能兼顾水稻产量,又能保障稻谷和土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香蕉地土壤pH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蕉种植区127hm2香蕉地为研究对象,网格法(100m×100m)采集表层(0~30cm)土样170个,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pH及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和速效钾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pH变异函数符合线性模型,速效钾符合指数模型,pH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土壤速效钾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钾素的有效性受土壤pH的明显影响,土壤pH的升高或降低是导致土壤速效钾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获取香蕉地土壤速效钾、pH的连续分布图,为土壤钾养分分区管理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