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武川旱农试验区马铃薯干旱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3-1995年的试验资料及应用有关的气象资料,提出了降水量及土壤不不分的干旱指标,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建立了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对0-100cm深土壤水分邓相对误差为±5.7%,提出了干旱预报方法,在以 上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针对内蒙古旱农试区马铃的干旱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有效性与春小麦生育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指出:在影响春小麦生育期的众多环境因子中,温度是主导因子,其他环境因子的作用表现在对温度有效性的影响上。求出了各阶段的环境因子有效性系数,该系数能够综合定量地衡量环境因子对生育期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当量积温为环境因子有效性系数与活动积温乘积的概念。认为在环境因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春小麦完成发育要求一定的当量积温。因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采用逐步订正法建立了生育期动态预报模型。该模  相似文献   
3.
由于冬小麦较春小麦品质好,收获期早,并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和防御干热风的危害,所以从本世纪40年代以来,许多气象和农学工作者对我国冬小麦种植北界进行了较广泛地探讨。影响冬小麦种植北界的主导因素是小麦越冬期的温度条件,其次是积雪或水分条件。卢  相似文献   
4.
1989~1990年在内蒙古武川旱农实验区进行了马铃薯茬耙茬少耕的试验,结果表明:少耕能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耕层当量直径为3~30μm的中等孔隙(主要为有效持水孔隙),减少了大于30μm的大孔隙(主要为引起失墒的通气孔隙);耕层总孔隙度减小,饱和导水率降低,且与总孔隙度高度相关(r=0.9957);在基模势为0.1×10~5~0.7×10~5 Pa 时,少耕不饱和导水率大于翻耕;少耕犁底层总孔隙度增大,有利于上下层土壤的水气交换,少耕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
1989-1990年在内蒙古武川旱农实验区进行了马铃薯茬耙茬少耕的试验,结果表明:少耕能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耕层当量直径为3-30μm的中等孔隙(主要为有效持水孔隙),减少了大于30μm的大孔隙(主要为引起失墒的通气孔隙);耕层总孔隙度减小,饱和导水率降低,且与总孔隙度高度相关(r=0.9957)在基模势为0.1×10^-0.7×10^5Pa时,少耕不饱和导水率大于翻耕;少耕犁底层总孔隙度  相似文献   
6.
北方冬麦区包括长江以北的黄淮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59%,是我国夏粮主要产区。本区除沿海一带外,均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部分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为-3°一-7℃,黄河以北不仅温度低,而且气候干旱,冬麦越冬期11—3月的降水量为10—20毫米(北疆和胶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鉴定冬小麦品种的抗冻性一般采用田间试验、室内返青以及观察生长锥的颜色等方法,还有的用镜检细胞看是否发生冰冻假质壁分离(Frost psendop lasmolysis)判断受冻细胞的死活。1973年,Lyons 提出细胞膜系统的位相变化(由液晶相变为凝胶相)  相似文献   
8.
旱地马铃薯茬耙茬少耕的保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0年在内蒙古武川旱农实验区进行了马铃薯茬耙茬少耕的试验。结果表明;少耕改善了土壤的持水供水性能。苗期土壤含水量少耕显著高于翻耕,促进了春小麦的全苗和早出苗,较高的出苗率表现为收获时较多的666.7m^7有效穗数,是少耕较翻耕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冻害和防御措施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和我国冬小麦冻害发生情况世界冬小麦产区可分为稳定冬眠、无稳定冬眠和无冬眠三类地区,冻害主要发生在有稳定冬眠地区和一部分无稳定冬眠地区,包括北美中西部大平原、东欧、中欧及我国北方冬麦区。因北美和中欧冬季降雪量大,冻害只在个别积雪晚或化雪早的年份偶而发生。世界小麦冻害严重的地区,一是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量构成的三个要素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就穗粒数多少而言主要取决于每穗分化的小花数和小花结实率的高低。小花分化的数量一般每穗可达150~180朵,但结实率很低,多穗型品种约为25—30粒,大穗型品种一般不超过35—45粒。影响小花分化的数量及其结实率高低的因素除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之外,外界环境因素——水、肥、光、温等显然有重要的意义。对水、肥、温度与穗粒数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本文主要就光照强度对小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