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5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作物残体去向与利用及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作物残体还田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一方面它可以改进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减少硝态氮淋失;另一方面可作为提高耕地土壤作为潜在氮储库的一种手段。作物残体是碳、氮的重要源和库,因此还田后会影响土壤中的氮素循环。本文综述了作物残体还田后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及残体氮素的利用与去向问题。具体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作物残体的降解过程及影响因素,残体氮素的利用率及去向问题,以及作物残体对土壤无机氮库、有机氮库、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黑土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种植玉米和未种植条件下乙草胺在玉米生长苗期的残留变化规律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其降解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施用化肥极大地刺激了微生物活性,因而,乙草胺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并不显著。然而,玉米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乙草胺残留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种植玉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同时,土壤中乙草胺残留量降低,说明种植玉米有助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和乙草胺生物毒害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PLFAs稳定同位素技术及其在土壤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脂肪酸(PLFAs)是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可作为活体微生物的生物标记物。稳定同位素技术与生物标记物相结合为揭示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用来阐明复杂土壤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源有机质代谢途径以及个别微生物种群特征,将特定微生物种群与相应生物化学过程相联系。介绍了PLFAs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例质谱(GC-c-IRMS),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以及核磁共振(NMR),并描述上述方法在土壤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团聚体分级结果表明,小团聚体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土壤重量的48.86%~60.24%。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化肥的施用则增加了土壤中微团聚体和粉+黏粒的含量,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而化肥只有与有机肥配施时才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有机肥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C/N,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原位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乙草胺在海伦农田黑土中残留和迁移的时间特征和微生物对乙草胺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乙草胺按推荐量施入土壤后,在0-10cm层次微生物降解作用非常明显,使乙草胺残留显著降低,同时由于海伦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因而乙草胺不易向深层移动。但连续降水显著促进乙草胺向下层土壤迁移并有所积累,因此施药初期要尽量避开此种天气,以提高乙草胺持效性并降低其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