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69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4例成黄牛的前肢脚部动脉采用解剖,铸型和动脉造影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中国黄牛前脚部掌侧动脉主干为正中动脉,指掌侧第Ⅱ总动脉,在近指节骨远端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分为第Ⅲ,Ⅳ指掌侧固有轴动脉,经远指节骨轴孔入骨质管。2.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掌骨远端分出拽第Ⅱ总动脉,在近指节骨远端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分出背侧支和掌侧支,后者分别与指掌侧第Ⅱ,Ⅳ总动脉吻合形居近指节深弓,在掌侧支稍下方,指掌侧第2,Ⅳ指  相似文献   
2.
基于距离反比法的土壤盐分三维空间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兵团一块面积约70 hm2的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EM38与土钻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126个点不同土层(0~200 cm)的1 386个土壤盐分数据,应用三维距离反比法(3D-IDW)对土壤盐分进行了空间插值,探讨了垂向坐标扩大倍数和搜索点数对插值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0~14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较高,为1.84~2.11 g/kg,盐分变异较大,而140~20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较低,为1.74~1.79 g/kg。所有土层盐分含量的统计特征值(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均随土层加深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土壤盐分实测值和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差随垂向坐标扩大倍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搜索点数的增加而增大,其值在0.1~0.4 g/kg范围内变化,当垂向坐标扩大300倍、搜索点数为6个时,插值效果较优。采用确定的参数对研究区的土壤盐分进行了三维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大部分区域土壤盐分含量小于2.5 g/kg,靠近北部和南部边界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属于非盐化土区,而大于4 g/kg盐化土主要分布在中间和南部局部区域。研究区80%土壤为非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20%为中度和重度盐化土。影响该区盐化土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灌溉、局部地形、粘土层位置、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当不同方向的取样间距相差很大时,选取合适的垂向坐标扩大倍数和搜索点数对保障3D-IDW法的插值结果精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The native range of Ctenosaura similis extends from southern Mexico through Panama. From an initial introduction of 3 animals in 1979, the species now numbers in the thousands on Gasparilla Island in southwest Florida. In response to complaints of property damage from residents and threats to native species, local officials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ildlife Services began a removal program in 2008. Through 2011, trappers removed 9467 ctenosaurs. The number removed declined from 32 iguanas/day in 2008 to 1.9 iguanas/day in 2011 despite no easing of the control effort. We necropsied 2757 ctenosaurs to document aspects of their natural history. Females outnumbered males overall, although the largest size class (>300 mm snout–vent length) included 32 males and just 2 females. Reproduction was seasonal. We found oviducal eggs in females from early Apr to early Jun, approximately 2 months later than C. similis in its native range. We trapped hatchlings from late Jul to early Oct coincident with the summer rainy season. Clutch size increased with female body size, with 62 being the largest clutch size recorded. In general, the biology of the invasive population on Gasparilla Island resembles native C. similis populations in Central America, except for the lack of large individuals. We suggest that shorter day length and colder temperatures creat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are suboptimal for individual growth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native range.  相似文献   
4.
实用饲粮补锌对肉鸡组织锌、免疫器官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实用饲粮(玉米-多饼型,含锌30mg/kg),对狄高肉鸡(4~6周龄)分别补加锌40和80mg/kg,研究微量元素Zn对试鸡组织锌含量、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缺锌(含Zn30mg/kg)不影响鸡体重、饲料转化率和心、肝、肾、胰、肌胃、脑千克活体重(P>0.05),但缺锌影响脾、胸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免疫器官及腺胃、小肠厚度、甲状腺生长发育(P<0.05或P<0.01);饲粮补锌(40、80mg/kg)能改善免疫器官机能,增加胫骨、跗骨、趾骨、肝、胰、肾、心组织锌含量(P<0.05或P<0.01);骨、肝、胰组织对饲粮锌缺乏较敏感,趾骨锌含量是标识鸡锌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我国木材科学的发展现状、木材科研体系和条件装备,以及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情况;讨论了我国木材科研面临的任务和机遇;提出了我国木材科学近期和最终战略目标;以及近期应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和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7.
耕作改变了土壤物理特性,进而影响了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定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作物生长过程是制定合理耕作制度的基础。该研究在土壤水热碳氮模拟模型(Soil Water Heat Carbon Nitrogen Simulator,WHCNS)的基础上耦合了EPIC模型的土壤耕作模块,构建了适用于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碳氮过程模拟模型。利用华北平原南部河南商丘试验站2015-2017年实测的不同耕作方式下(深耕、免耕和轮耕)的土体储水量、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和产量数据对改进后的WHCNS模型进行了校验和模拟效果评价,并模拟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蒸散量、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土体储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30%,一致性指数均大于等于0.90,纳什系数均大于等于0.58,决定系数均大于等于0.90,作物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达到0.99。两季冬小麦,与深耕和免耕相比,轮耕的蒸散量分别降低了8.8%~10.8%和13.8%~21.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6.7%~9.4%和15.7%~24.9%。两季夏玉米,与深耕和轮耕相比,免耕的蒸散量分别降低了12.5%~12.9%和20.7%~22.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4%~15.2%和29.1%~31.3%。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总体而言,改进后的WHCN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盐酸萃取法和湿灰化法处理油茶叶试样,将其配制成3种pH值、4种不同浓度水平的稀溶液测定钾离子的含量。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溶液增加5%浓度的最短时间为6小时,浓度的增大增量为1.099ppm;浓度较高并已酸化的溶液,其稳定性可保持3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麦棉双增双扩,本文就当前棉花生产中几种栽植方式、新技术,分析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按当地气候资源来确定播(栽)期。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壤剖面饱和导水率(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Ks)的垂直分布对土壤水文过程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在地质背景特殊的喀斯特地区其研究还相对匮乏。通过测定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内23个土壤剖面(0~10、10~20、20~30、30~50、50~70、70~100 cm)土壤Ks及土壤碎石含量(Rock fragment content,RC)、容重(Bulk density,BD)、毛管孔隙度(Capillary porosity,CP)、非毛管孔隙度(Non-capillary porosity,NCP)、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等土壤性质,并结合各样点的坡位(Slope position,SP)、坡度(Slope gradient,SG)、坡向(Slope aspect,SA)、裸岩率(Bare rock,BR)、土地利用类型(Land-use type,LU)等环境因素,应用偏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小流域Ks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Ks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可用对数函数模拟(R2=0.848)。20~100 cm各层Ks变幅较小且变异接近,因此在水文模型中可用20~30 cm土壤Ks代替深层。土壤性质中,RC与Ks的相关系数(0.484)最大。环境因素对Ks垂直分布的影响依次为SPSGSALUBR。由此可知,RC是影响Ks最重要的土壤性质,而SP则是影响Ks垂直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该结果有利于弄清喀斯特地区降雨入渗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小流域植被恢复及水文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